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祖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主题

  • 2篇批评性
  • 2篇文字设计
  • 1篇致敬
  • 1篇设计理论
  • 1篇设计史
  • 1篇设计史研究
  • 1篇图式
  • 1篇批评语言
  • 1篇评语
  • 1篇主义
  • 1篇字体
  • 1篇字体设计
  • 1篇文本
  • 1篇文化
  • 1篇文字
  • 1篇物质文化
  • 1篇现代设计史
  • 1篇向度
  • 1篇逻辑
  • 1篇结构主义

机构

  • 5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易祖强
  • 1篇郎丽

传媒

  • 1篇世界美术
  • 1篇美术观察
  • 1篇装饰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经典致敬未来——再读埃米尔·鲁德的《文字设计》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通过《文字设计》(中文版)的读析,对该书作者——瑞士著名文字设计师埃米尔·鲁德颇具实验色彩的实践方法、设计哲学作概要描绘。重点论及了瑞士文字设计里极具代表性、基于系统方法论的"整体设计"概念,以及在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经典法则基础上追求功能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之间动态平衡的"有机设计"理念,以今人视角评析了《文字设计》一书超越时代的价值所在。
易祖强郎丽
关键词:字体设计
文字设计理论中的形式分析与向度逻辑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针对文字设计静态形式分析的困境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思路。方法溯源文字学的基础概念,通过对文字符号的二元复合性概念进行工具化处理,进而切入对文字设计以及对语构学中形式分析视角的研究,用一种基于向度概念的抽象模型思维,来发掘新形式分析的表述逻辑。结论运用了文字符号独有的建构性二元向度概念,即语言载体向度与图形表现向度,探究了基于形式样本分析和超越原有静态形式分析方法的抽象的逻辑化阐释路径。
易祖强
关键词:文字设计
当代设计批评与批评性设计被引量:8
2018年
在域外学科和新兴媒体的介入和推动下,当代设计的向面及路径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批评的热点对象和讨论的范围边界自然也发生着变化。今天,文本阅读不再单单指向语言文字而被看作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这就使得观念的表达在媒介层面得以开放。在交流手段不断丰富且对思考方式影响甚巨的视觉文化世界,如果将设计的使命指认为将特定概念和可行的制作方式相结合,则设计批评不但应该提供观察的视角、讨论的路径,也应该提供更具体直观的问题映射物,即批评性设计。它是一种特殊的以直观呈现异象来提问的观念性实践。在传统批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强调批评性设计作为批评文本特殊类型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批评的总体体系正成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易祖强
关键词:文本
试论批评性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相对于常见的应用型设计,批评性设计(criticaldesign)是近年来逐渐为学界所认识的一种主要在学术批评体系内对某个或多个思辨性问题进行揭示、描述、探讨的特殊创作形式。因其观念主义(conceptualism)统辖下的非实用、问题意识和内容与形式分离等实践取向,加上外部批评语言的大量介入,从而具有强烈的观念艺术色彩。这不免使一些强调设计自律原则的研究者感到困惑,故而有必要对批评性设计的概念及其与观念艺术的关系做一个简要梳理。
易祖强
关键词:批评性批评语言
现代设计史研究的一种文化理论视角
2017年
现代设计史的写作往往按照事件时间、人物派别尤其基于材料截片的样式风格来进行线性梳理、归类言说,但这种对"现象完整性"的理论诉求有时候因为对进入叙事序列的材料有意无意地归纳编辑不能让人完全诚意信服。探索以结构主义方法为理论框架、以物质文化研究等文化理论为理论视角建构一种不同于常规意义上风格形制类别化的叙事逻辑,通过对阐释的一种图示化思维路径设定,同时从"造物历史的推动逻辑"与"物质世界的增殖逻辑"两个展面建构一种基于现代设计史的言说模型,从而便于结合具体的案例材料在宏观抽象层面展开对相关历史的内在结构具体是如何生成各要素、关系以及各要素、关系如何表征结构的问题探究。
易祖强
关键词:现代设计史物质文化结构主义否定辩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