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文学外译者沙博理的基本素养
- 2018年
- 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宗旨是能充分"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沙博理在翻译中能以地道的英语有效传播真实的中国文化,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外译者。基于此,有必要尝试从能力、情感和品德三个层面探究沙博理的基本素养,以期为新时代文学外译者的遴选和培养提供参考。经探究发现,沙博理的基本素养在能力层面表现为娴熟的双语双文化能力,在情感层面表现为浓厚的中国情怀,在品德层面表现为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情操。
- 刘红华
- 丁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
- 2024年
- 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梳理丁玲作品政府机构译介和国际学者译介情况,以及各译本在Goodreads、Amazon、StoryGraph等网站上的读者综合评价情况,对英语世界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强人意,存在不少进步空间。中国文学作品要真正走向世界,在翻译层面,应坚持“常译常新”。在传播层面,应注重“平靓正”,重视“粉丝翻译”的影响力,通过与其他传播形式跨界合作努力为自身“引流”;同时,还要重视译作的本土化。在接受层面,应思考如何实现接受效果从“Chinajoy”到“Globaljoy”,让中国文学作品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海外读者的衷心喜爱。
- 刘红华申玉洁
- 关键词:丁玲小说英语世界
- 社会实践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相结合的社会翻译学新视角被引量:5
- 2020年
- 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翻译研究虽然突破了以往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局限,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其“场域”概念界限模糊,“惯习”概念具有“决定论”倾向,“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无法解释非译者行为产生的结果等。如仅借鉴社会实践理论来研究翻译现象,会导致译者行为研究出现片面性。将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相结合的社会翻译学新视角,能使中观“翻译网络”与宏观“翻译场域”相互补充,以“译者能动性”弥补“译者惯习”之“决定论”局限,使翻译研究采用行动者与过程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从而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视角。
- 刘红华刘毓容
- 关键词:布迪厄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
- 沙博理的中国文学外译观探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分析沙博理的18部代表性译作,发现沙博理在其整个翻译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中国情怀、明晰的目的语读者意识以及适度的调和策略。具体而言,沙博理在翻译中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之情及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其翻译精准把握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充分关照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接受能力,对译文的忠实性与可接受性进行了合理的平衡,对中西语言与文化进行了适当的调和。
- 刘红华
- 中国文学外译模式考被引量:4
- 2017年
- 文学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环节。海外部分中国文学外译本因过分忠实于原作而不能完全为目的语读者理解与接受,部分因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而无法充分地传达原文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外译模式有助于避免出现有问题的译作,为中国文化准确而有效地"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启示:以中国政府主导的中外合作模式为文学外译之翻译活动发起者模式;以具有纯熟的双语双文化能力、浓厚的中国情怀以及坚定的翻译立场的译者为文学外译之译者模式;以兼顾译文忠实与流畅的策略为文学外译之翻译策略模式。
- 刘红华
- 关键词: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