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梦迪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断层
  • 1篇断层位移
  • 1篇断裂密集带
  • 1篇油层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运聚
  • 1篇油气运聚成藏
  • 1篇运聚
  • 1篇松辽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圈闭
  • 1篇褶皱
  • 1篇斜坡
  • 1篇扶余油层
  • 1篇成藏

机构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孙同文
  • 2篇吕延防
  • 2篇张梦迪
  • 1篇姜贵璞
  • 1篇薛盼
  • 1篇刘哲
  • 1篇张桐
  • 1篇王彪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对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广泛分布,主要包括伸展成因机制的平行地堑带和耦合成因机制的混合式密集带;(2)横向断裂密集带的遮挡作用导致中央背斜带南部和东部缓坡带无油气富集,断裂密集带外油气主要富集在密集带边界反向断裂上盘,反向断裂断距规模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3)顺向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可以作为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的通道,受构造反转作用影响,中央背斜带发育的断裂密集带内部形成"堑中隆"构造,断裂密集带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堑中隆"构造发育部位。
刘峻桥张桐吕延防张梦迪孙同文姜贵璞薛盼
关键词:断裂密集带油气成藏扶余油层松辽盆地
利用地震方法识别简单斜坡断层位移褶皱及相关圈闭——以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简单斜坡是具有构造平缓和低断裂密度特征的弱构造带,断层位移褶皱作为简单斜坡内一种常见的断层相关褶皱类型,能够形成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为了准确识别断层位移褶皱及其相关油气圈闭,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不同生长阶段断层位移变化来阐明不同类型断层位移褶皱形成机制,应用断层分段性和断层平面分段生长阶段定量表征方法来识别断层位移褶皱的类型及发育部位.同时,以文安斜坡中南部为研究靶区,探讨位于文安油田内史各庄和议论堡地区主要含油区附近断层形成的断层位移褶皱类型,阐明其相关圈闭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王仙庄断层和SGZ1断层都处于"硬连接"生长阶段,能够形成"硬连接"断层位移褶皱,SGZ2和SGZ3断层处于相互作用的"软连接"阶段,形成"软连接"断层位移褶皱.断层位移褶皱相关圈闭发育部位与文安油田油气分布关系表明断层位移褶皱相关圈闭构造是文安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圈闭类型,富集了文安油田大部分的油气储量.
刘峻桥吕延防张梦迪孙同文曹兰柱王彪刘哲
关键词:圈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