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民
  • 3篇农村
  • 3篇乡村
  • 3篇村社
  • 2篇农村社区
  • 2篇农民流动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村治
  • 1篇演进
  • 1篇一体化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异质化
  • 1篇赢利
  • 1篇人为本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市场化
  • 1篇税费
  • 1篇税费改革

机构

  • 12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罗峰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秘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消费导刊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工组织介入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以成都市S社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急剧转型,单位制社会逐渐消解,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单位的作用逐渐凸显,而社区行政化倾向明显、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导致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社工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相互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成为地方实践中的重要探索方向。本研究以成都市S社区为例,通过理顺角色功能,分析社区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阐述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社工组织如何在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导下,介入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罗峰何英英
关键词:协同治理
竞争与合作:地方间关系的历史钟摆被引量:3
2012年
建国初期,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鼓励各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社会系统随之产生,加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的纵向求援、补给不足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地方资源之间的交流受到上级政府的调控与约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主体及地方政府独立地位逐渐凸显,地方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主要借助于市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配方式逐渐式微。在非均衡战略鼓励下,地方政府"经济人"角色日益显性化,各地竞相发展地方经济,相互间的资源及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出于理性选择的自我保护行为也愈演愈烈,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区割裂将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障碍再次凸显出来。与此同时,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策略性选择。
罗峰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府际关系经济人
流动中的农民异质化及其社会治理被引量:1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主权大大提高,日益频繁地流动于城乡之间,这不仅加速了农村社区的解体,而且为城乡二元、地域分割的封闭社会治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保障农民流动合法权益,使其公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与公共服务,针对农民流动性特点,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在乡农民安居乐业、在城农民融入当地、流动农民享受异地可衔接服务。
罗峰
关键词:农民流动社会治理
建构主义视角下农民集体行动研究——基于鄂北两村的调查
2024年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基层治理全局,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而农民集体行动能力则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动态关系中洞悉农民集体行动的生成机制与行动逻辑,发现农民集体行动归根结底就是情境实践,即农民集体行动是在制度情境、本土情境、事件情境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促进成员组织化参与,在不同的主体互动中达成行动目标的共识,借助公共权威、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等建立协作配合的合作关系,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同体的过程。
罗峰张一落
关键词:乡村治理建构主义土地流转农民参与
农地物权化: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选择
2011年
学界在农地产权归属问题上争论不休,其焦点集中在农地可否私有化问题上。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农地集体所有制模糊性导致了人地关系的急剧恶化、农民权益难以保障。因此,切实落实农地物权化是缓解人地关系、保障农民权益的必然选择。
罗峰
关键词:农民权益
乡村“赢利型经纪”及其抑治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也在全省全面铺开,农村的改革大势已经俨然成为了广衰土地上的一股洪流。湖北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正是在农村社会激烈转型、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的这种大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罗峰
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经纪赢利乡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社会
话语、体制与投入:乡村治理中的义务教育——以LY县为例
2009年
处于乡村治理环境之中,义务教育的成长、变化必然受其规约、影响。通过话语、体制与投入三个维度审视乡村治理中的义务教育,厘清了农村义务教育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发展历程,展现了LY县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势。同时发现,乡村治理中的政府权责、微观体制及其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实现有效性、合理性及公平性的重要因素。透过乡村治理中的义务教育,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昭然若揭,而后者恰恰是农村义务教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罗峰
关键词:话语表达乡村治理义务教育
农村社区服务:体制演进与供给类型
2019年
从实践进程来看,我国农村社区服务经历了由"社区自给"向"国主民辅"的转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由基本公共服务、社区互助服务、社区市场化服务构成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与我国两种改革方向,即国家下沉与市场化息息相关。在两种倾向下,农村社区服务混杂了行政与市场两种逻辑,并且国家的行政逻辑由于其资源占有及配置的垄断性而居主宰地位。市场化的逻辑在对行政逻辑无害的前提下,成为后者可资利用的工具。
罗峰王振宇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体制演进
从资源汲取到以人为本:乡村社会管理基础变革被引量:1
2011年
在古代,从农村汲取资源一直是乡村社会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进入近代,由于政权下沉加剧了这种趋势。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乡村治理理念的革新,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源输入,农村社区的开放性与农民流动性要求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重塑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即政府必须依据农村居民异质化、多样化需求及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多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人群、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农村社会管理基础从资源汲取到以人为本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既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也逐渐凸显农民主体地位,是人与资源关系的重新定位。
罗峰
关键词:以人为本
构筑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双向坐标被引量:1
2010年
计划经济时期,在短缺经济制约与国家工业化目标下,强计划、弱市场成为主要的经济运行模式,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体系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趋于融合,促使城乡公共服务从二元向一体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是构筑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双向坐标。
罗峰
关键词:市场化城乡二元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