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晶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1篇多维度
  • 1篇阳性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维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集落
  • 1篇细胞减少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集落刺...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陈晶
  • 2篇姚子龙
  • 2篇靖彧
  • 2篇李文君
  • 2篇石亚男
  • 1篇窦立萍
  • 1篇刘霞
  • 1篇王红新
  • 1篇赵瑞青
  • 1篇郑晨
  • 1篇李菲
  • 1篇刘代红
  • 1篇王莉莉
  • 1篇石金龙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伴Ph^+/BCR-ABL^+病例,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5例原发Ph^+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位年龄39岁。2例脾肿大。5例均可检测到BCR-ABL^+,其中2例伴有其他分子生物学异常。4例Ph^+中1例为复杂核型,另有1例未检测到Ph染色体。3例行传统化疗联合TKI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行单纯化疗,6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行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存活至今。结论: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石亚男高泓浩李文君陈晶姚子龙靖彧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PH阳性BCR-ABL阳性
基于多维度临床数据整合分析揭示SLC25A12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分析SLC25A1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分别在2个队列中(n=46;n=290)比较了SLC25A12基因在AML患者和健康人骨髓或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2个独立AML研究队列(n=163;n=329)的基因组、转录组、临床和预后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SLC25A12的预后价值。结果:在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SLC25A1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01;P=0.0238),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SLC25A12高表达与患者较短的无事件生存(EFS,HR=1.605,P=0.018)和总体生存(OS,HR=1.818,P=0.002)显著相关。这进一步证实在预后危险度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中等两个亚组中,SLC25A12高表达的患者无事件生存和总体生存同样显著降低。结论:SLC25A12高表达与AML患者的不良预后生存显著相关,这提示SLC25A12异常表达可作为AML预后评估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刘宇辰尹成亮陈奇陈晶马彦青王莉莉刘代红石金龙窦立萍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回顾性分析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某院血液科的118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PEG-rhG-CSF组)25例、B组(rhG-CSF组)57例和C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36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严重程度,开始G-CSF支持治疗时白细胞减少程度,G-CSF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注射次数。结果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患者,应用G-CSF治疗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进展情况比较,A组与B组中Ⅰ/Ⅱ级白细胞减少及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者中,治疗后仍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中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5例Ⅳ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中有2例为感染性休克(B组和C组各1例);三组患者由于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不仅限于Ⅳ级白细胞减少时)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共出现G-CSF治疗相关的发热2例(B组及C组各1例),疼痛评分5级以上的骨痛3例(B组2例,C组1例),均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后均可缓解。三组患者的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rhG-CSF对于AL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支持治疗较rhG-CSF更为安全、有效。对于ALL的化疗,推荐在Ⅰ/Ⅱ级白细胞减少时即开始使用G-CSF支持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及感染相关并发症。采用PEG-rhG-CSF治疗或联合应用两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
李文君李菲石亚男陈晶姚子龙刘霞郑晨靖彧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8G静脉留置针在外周血血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18G静脉留置针在外周血血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外周血血细胞采集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在采集血细胞时,传统组被采集者采血端和回血端均使用16G静脉留置针,试验组被采集者采血端使用16G静脉留置针,回血端使用18G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被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的机器报警率及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观察试验组中16G留置针与18G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被采集者疼痛情况及穿刺针留置期间穿刺处渗血情况。结果:传统组与试验组机器报警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采集物中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均达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中18G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16G留置针(p﹤0.01),穿刺针留置期间18G留置针穿刺处渗血情况显著低于16G留置针(p﹤0.01),且90%的被采集者表示留有18G留置针一侧要比留有16G留置针一侧疼痛小。结论:18G静脉留置针应用在外周血血细胞采集中的回血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在血细胞采集中得到广泛应用。
赵瑞青王红新陈晶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