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地区降水
  • 2篇日照时数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降水
  • 2篇MANN-K...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沙尘
  • 1篇沙尘天气
  • 1篇霜期
  • 1篇霜日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条件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西省财政厅

作者

  • 8篇范晓辉
  • 5篇王孟本
  • 3篇王麒翔
  • 1篇秦作栋
  • 1篇李洪建
  • 1篇薛占金
  • 1篇孟宪文
  • 1篇张晓慧
  • 1篇马建平
  • 1篇郝智文
  • 1篇朱小琪

传媒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山西省近50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根据山西省62个地面气象站50a(1959-2008)的月日照时数系列数据,对全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50a山西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65.40h·(10a)-1),且最近26a减少更为明显。(2)春夏秋冬4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秋冬3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尤以夏季和冬季减少最为突出(分别为-28.06h·(10a)-1和-23.45h·(10a)-1);(3)除4月日照时数略有增加之外,其余11个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7个月(即1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和12月)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且以6月减少最为突出(-14.40h·(10a)-1)。(4)在全省17个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中,16个地区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以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即第6、第7和第8地区)减少最为明显。
范晓辉郝智文王孟本
关键词:日照时数
山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和华北平原以西。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之间,平均海拔约900米,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具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格局...
范晓辉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
山西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8
2009年
根据山西省近50a(1959—2008年)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日照时数系列数据,采用参数线性回归检验(LR)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两种方法,从观测站、全省和综合治理规划地区3个角度,对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基本特点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近50a山西省各个观测站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70.80~2973.67h之间。MK结果表明,(1)108个观测站,100个站的日照时数分别呈显著减少(79个站)和非显著减少(21个站)趋势;8个站的日照时数分别呈显著增加(2个站)和非显著增加(6个站)趋势。(2)山西省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在总体上呈显著减少趋势(-67.27h/10a),近50a减少了336.35h。(3)在17个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中,16个地区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尤以省境中心各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为突出。对比分析表明,LR所得结果与MK的一致性很高。
郝智文范晓辉朱小琪马建平王孟本
关键词:日照时数MANN-KENDALL检验
山西省近50年无霜期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根据山西省108个地面站近50 a(1959—2008年)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系列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对山西省近50 a无霜期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省108个地面站的平均无霜期在124.6~232.9 d之间。Mann-Kendall检验结果显示,在所有地面站中,77个站初霜日推后,78个站终霜日提前,87个站无霜期延长,其中35个站显著延长。全省初霜日显著推后(+1.41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7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3.72 d/10 a)。初霜日推后和终霜日提前对无霜期延长的贡献约分别为1/3和2/3。Pearson相关分析证明,在全省范围内,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与年平均气温、纬度和海拔具有密切关系。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每升高1℃,初霜日迟4.7 d,终霜日早4.1 d,无霜期延长8.8 d。纬度每北移1o,初霜日早6.1 d;终霜日迟4.5 d;无霜期短10.6 d。海拔每升高100 m,初霜日早3.4 d;终霜日迟2.8 d;无霜期短6.2 d。对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这些特点的认识,对本区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恢复和生态工程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范晓辉王麒翔王孟本
关键词:无霜期MANN-KENDALL检验
2010年3月我国沙尘天气的若干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沙尘天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空气质量带来不利影响。2010年3月我国共出现了6次沙尘天气过程,次数比近10年同期(4.2次)偏多,其中强沙尘暴天气过程1次、沙尘暴天气过程3次、扬沙天气过程2次,具有发生时段集中、首发时间偏晚、影响范围广泛等特征。分析表明:在气候变化和沙尘源地等地理背景之下,气温回升、降水偏少、冷空气势力强、蒙古气旋强烈发展等气象条件是2010年3月我国沙尘天气偏多、偏晚的主要原因。
薛占金秦作栋孟宪文范晓辉
关键词:沙尘天气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气候变化
山西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根据山西全省及各地市(1979~2005)耕地数据,分别总结出全省耕地面积变化和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及耕地重心变化;结合近27年来全省社会各经济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耕地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全省耕地总面积分阶段呈缓慢减少趋势(1997年突变点);1997~2004年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均为负值且耕地相对变化率均大于0;耕地重心均发生过变化,且朔州市变化幅度较大;耕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保障和畜牧业生产。
张晓慧李洪建范晓辉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主成分分析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4
2011年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4个地面气象站最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法,从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分区3个层面,对本地区年降水量(PTOT)、侵蚀性降水量(R12mm)、汛期降水量(RJJAS)和暴雨量(R50mm)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从东南向西北,其减少幅度逐渐变小,至西北部和最西部,其反而略有增加。但是R50mm变化的空间趋势不大明显。相比之下,典型黄土高原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趋势更为突出。(2)在黄土高原地区,约83%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69%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0%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0%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而约68%的站点R50mm变化率为零。相比之下,在典型黄土高原,呈减少或显著减少趋势的站点比例较高,约92%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80%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4%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2%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R50mm变化率为零的站点比例则较底,约占62%。(3)近50a黄土高原地区的PTOT和R12mm总体上分别呈显著和接近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9.9mm/10a和5.9mm/10a;但是其RJJAS和R50mm的减少不显著。近50a典型黄土高原的PTOT和R12mm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13.4 mm/10a和8.1mm/10a。其RJJAS减少趋势接近显著,递减率为7.6mm/10a。但是其R50mm减少不显著。(4)就5个综合治理区而言,第Ⅰ区和第Ⅱ区的PTOT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这两个区的R12mm分别呈接近显著和显著减少趋势,而第Ⅲ至Ⅴ区的PTOT和R12mm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仅第Ⅱ区的RJJAS呈显著减少趋势。R50mm在第Ⅰ区、第Ⅱ区和第Ⅳ区减少不显著,在第Ⅲ区和第Ⅴ区变化率为零。(5)近50aPTOT减少的突变时间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第Ⅱ区始于1986年,在第�
王麒翔范晓辉王孟本
关键词:降水黄土高原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4个地面气象站最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法,从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分区3个层面,对本地区年降水量(...
王麒翔范晓辉王孟本
关键词:降水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