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艳云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主义
  • 3篇民族
  • 2篇儒家
  • 2篇先秦儒家
  • 2篇协和
  • 2篇民族主义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义务
  • 1篇修身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要求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人类命运
  • 1篇思想演进
  • 1篇同异
  • 1篇荀子
  • 1篇为学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认同
  • 1篇向善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霍艳云
  • 5篇肖群忠

传媒

  • 2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民族主义与协和万邦的统一及其历史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机遇、新问题,在传统中国我们没有这样的机遇和实践,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民族,我们有丰富的处理民族关系和与诸多小邦国关系的文化与政治经验。"华夷之辨"虽然有歧...
肖群忠霍艳云
关键词:民族主义历史经验
修身成德之学:先秦儒家“学”观念的起源及其思想演进
2021年
“学”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即已有之。传统之“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蕴含一定的实践意蕴,之后伦理道德意蕴越来越突出。从字源学的角度分析,“学”蕴含“觉”“效”“行”三重含义,对其疏解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先秦儒家“学”观念的核心要旨。前儒家时代学习内容由生活技能到伦理道德规范的演变,体现了学习践行活动由“野”到“文”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孔子为核心的先秦儒家批判地继承了西周所确立的礼乐制度,发掘了“学”所蕴藏的“德”之内核,为中国社会形成重“学”的风俗与习气奠定了基础,这一儒学传统也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近现代学者则为儒家“学”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突出了生活之学、境界之学、关怀之学的时代特色。
霍艳云
关键词:先秦儒家向善
为己、成人与化民成俗——先秦儒家为学目的论被引量:3
2021年
先秦儒家之学论通过"学以为己""学以成人""学以化俗"这三个循序渐进的目标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所特有的德性修养与践履躬行的特质。"学以为己"以主体自身的努力为起点,特别强调主体自身内在的反省、体验和感悟,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价值依归;"学以成人"不仅意味着人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意味着人成熟、完全人格的实现,还意味着人达至了一种至全至粹的圣贤境界;"学以化俗"则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论述了先秦儒家化民成俗、经邦济世的理想。
霍艳云肖群忠
关键词:儒家成人
荀子孝道思想及与孔孟孝道思想之同异
2021年
仅就先秦时期而言,人们关于孝道思想论述的重点往往集中于孔子、曾子、孟子及《孝经》,荀子的孝道思想却因一些篇章来源的不确定性常常被忽略、简化,荀子虽不以传孝道而著称,但其孝道思想中的某些观点因其重礼义,重外在礼制规范对内在孝德情感的约束而值得注意。荀子的孝道思想构建于性与伪的基础之上,其以“礼”与“理”为核心的孝道实践规范主要体现为明贵贱长幼,以礼法为要;事亲以敬让,诚正而端悫;谏亲以道义,人之大行也;以忠统于孝,循礼勿争斗四个层面。同时,荀子的孝道思想对孔孟孝道思想有所继承与革新,这一特色为继续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并用以指导孝德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霍艳云
关键词:荀子
论近现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5
2020年
尽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这些专有准确的概念是近现代以来才形成的,但在几千年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爱社稷、疆土、文化等的爱国实践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不可否认,"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概念明确形成、意识得以强化确实是近百年来的事,是中国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于危亡的产物。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不仅鼓舞着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亦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在当前研究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对这组概念的形成,意识的强化过程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分析,不仅能够促使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也对人们的爱国主义实践有现实价值。
肖群忠霍艳云
关键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基本特征论被引量:5
2018年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有其鲜明特征,既是国家对公民成员的一种政治与道德原则要求,也是公民或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一种道德品质;既是全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又往往以大一统的政治疆界、统治、政策等作为实体依托;既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又有博大的世界情怀、协和万邦的大同理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要求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依托的统一、民族主义与协和万邦的统一。
肖群忠霍艳云
董仲舒“德莫大于和”思想探析被引量:5
2017年
"和"或者"致中和"是中国文化和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本位又是儒家思想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精神,那么,"和"与"德"是什么关系?在儒学发展史上,董仲舒提出了"德莫大于和"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回答,即"和"作为一种价值观先于"德","德"生于"和",同时,"和"也是一种大德。德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和",即追求和谐的价值理想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不仅是天道人道的根本,是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还是人的自我修养、心身和谐、养生长寿的根本,因而"和"是一种大德。从理论思维的角度看,这种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天人合德的思考方式,厘清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关系,使"和"的价值观有"德"的行为观支撑,使道德建设和修养明确了"和"的价值目标,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协和万邦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启发。
肖群忠霍艳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