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海利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轨道交通
  • 3篇城市轨道交通
  • 2篇职教
  • 2篇中高职教育
  • 2篇衔接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课程体系
  • 2篇高职
  • 2篇高职教育
  • 1篇地表沉降
  • 1篇地表沉降分析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压力型锚索
  • 1篇应力
  • 1篇应力损失
  • 1篇有效衔接
  • 1篇预应力
  • 1篇预应力损失
  • 1篇中高职衔接

机构

  • 6篇武汉交通职业...
  • 2篇中交第四航务...

作者

  • 6篇赵海利
  • 2篇陶廷权

传媒

  • 2篇住宅与房地产
  • 2篇物流工程与管...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武汉交通职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软弱岩土体中压力型锚索预应力损失理论分析
2018年
文章假定压力型锚索为胡克体,假定软弱岩土体为Kelvin体,将岩土体由经典的广义Kelvin体代替,根据锚索体和软弱岩土体的串联体,推导了其本构方程和蠕变方程,进一步推导了压力型锚索钢绞线的应力松弛方程和预应力损失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锚索蠕变变形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为今后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陶廷权赵海利
关键词:软弱地层压力型锚索预应力损失本构方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被引量:4
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对象,阐述了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阮晓晨赵海利
1+X(BIM)证书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融合的研究
2022年
“1+X”证书制度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增设市政道桥方向(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并已于2021年5月22日开展第一次考培工作。针对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起步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课程结构体系匹配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亟待补充、企业参与度低等现实问题,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1+X”证书与专业建设融合思路,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打造校企合作BIM工作室、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1+X”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施对策。
赵海利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解决这一难题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构建贯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其有效衔接的立交桥。文中在调查走访基础上,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赵海利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理清设计思路,通过企业调研明确中高职对应工作岗位,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再转换到学习领域,结合课程结构编排理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形成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纵向提升,横向拓展,能力递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赵海利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
珠三角软土区域某项目地表沉降分析
2018年
在珠三角局部分布着范围广、厚度大的淤泥类软土层,主要为松散状的粉细砂、粉沙质淤泥、软可塑状的粘土及其混合土层,具有含水量大、孔隙比高、高压缩性、抗剪强度、透水性较低、易触变流动、承载力低的特性,是诱发地面沉降的内在因素。软土引发的地面沉降是珠三角软土区域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文章简述了珠三角软土区域某项目因软土引起的地面沉降,提出了软土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
陶廷权赵海利
关键词:珠三角软土地面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