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子良

作品数:12 被引量:1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根系
  • 5篇根系分泌物
  • 4篇亚高山
  • 4篇亚高山针叶林
  • 4篇针叶
  • 4篇针叶林
  • 3篇云杉
  • 3篇根际
  • 2篇增温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根
  • 2篇树种
  • 2篇土壤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模拟装置
  • 2篇化学计量
  • 1篇氮沉降
  • 1篇氮素
  • 1篇学成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成...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克莱姆森大学
  • 2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理县林业局

作者

  • 12篇张子良
  • 10篇尹华军
  • 8篇刘庆
  • 4篇袁远爽
  • 3篇蒋铮
  • 2篇赵春章
  • 2篇乔明锋
  • 2篇何为
  • 2篇李娜
  • 1篇徐建中
  • 1篇周星梅
  • 1篇肖娟
  • 1篇乔明锋
  • 1篇张明明
  • 1篇张林
  • 1篇陈建中
  • 1篇胡君
  • 1篇王东
  • 1篇郑东辉
  • 1篇杨雪英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粗枝云杉外生菌根介导的土壤碳氮过程对增温的响应被引量:3
2019年
开展川西亚高山建群种云杉(Picea asperata)外生菌根及外延菌丝土壤碳(C)和氮(N)过程对增温响应的研究,对于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分及估算菌根与外延菌丝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C、N循环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气候变暖,同时采用不同孔径生长管区分根系(菌根)(R管)、外延菌丝(H管)和无根无菌丝土壤(C管),研究3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及土壤C、N转化过程关键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降低了3种生长管土壤含水量、硝态氮(NO3^--N)与铵态氮(NH4^+-N)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β-D-葡萄糖苷酶(BG)(C管除外)及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P<0.05),而对土壤pH、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MBC)、外生菌根真菌(ECMf)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无论增温与否,SOC含量与BG、NAG酶活性在R管与H管中均无显著差异,但R管与H管中土壤NO3^--N、NH4^+-N、SOC含量,ECMf生物量及BG、NAG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管.此外,增温后H管土壤NO3^--N、NH4^+-N含量及ECMf生物量,分别由R管的66%、82.1%及74.1%,上升为95.4%、98.2%以及94.2%,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缩小.结果说明外生菌根作为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建群种云杉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延菌丝对土壤C、N过程,尤其是土壤C库及关键酶活性,具有几乎与根同等重要影响,而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外延菌丝的作用将更为明显.(图4参50)
黄艳李月蛟樊利华张子良马志良张林赵春章
关键词:外生菌根增温土壤酶活性
氮沉降下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生长的养分限制特征被引量:10
2021年
长期氮(N)沉降及其诱导的N、磷(P)养分平衡性对森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生态反馈效应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但目前大多研究主要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而缺乏野外原位系统性研究与试验证据.以西南亚高山两种典型人工针叶林——云杉(Picea asperata)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为对象,通过野外原位N添加模拟大气N沉降,从叶片养分状态和生理特征变化的角度研究N沉降下该区域树木生长的养分限制特征.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叶片P含量,导致云杉和华山松叶片N:P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9%和5.8%,表明N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两种林分生长的P养分限制,且云杉林P养分受限程度更明显;(2)N添加显著降低了云杉林叶片NRE/PRE值,而对华山松林无显著影响,表明N添加下云杉人工林生长受到了明显的P养分限制;(3)N添加显著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叶片各P组分含量,但显著提高了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因此,叶片养分状态和生理特征研究均表明N沉降导致亚高山森林树木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养分限制,且云杉人工林P受限程度比华山松林更为明显,推测N沉降驱动的林分P受限程度可能与两种林分土壤养分初始状况有关;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的适应性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图3表2参49)
尹明珍郭婉玑朱晓敏张子良刘庆刘庆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N沉降
模拟植物根、根际生态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植物器官模拟结构及试验装置。针对现有产品存在成本高、样品生成不足、采集困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植物根与根际生态模拟装置。模拟植物根是细长管状结构,前段是渗透段,由多孔亲水性滤膜加工成的前端封闭...
尹华军袁远爽刘庆赵文强赵春章张子良
文献传递
氮素富集对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灌丛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为探究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根系分泌物碳(C)输入通量对大气氮(N)沉降的响应规律,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泌物野外原位收集法,分析了不同施N水平(对照N0=0 g·m^(–2)·a^(–1);低N处理N5=5 g·m^(–2)·a^(–1);高N处理N10=10 g·m^(–2)·a^(–1))对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与通量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窄叶鲜卑花灌丛单位根生物量、单位根长、单位根表面积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具体表现为8月>6月>10月,并呈现出与5 cm土壤温度相一致的变化趋势。(2)施N降低了窄叶鲜卑花灌丛单位根生物量、单位根长和单位根表面积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但仅N10处理与对照(N0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N5和N10处理下,窄叶鲜卑花灌丛细根生物量与N0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23.36%和33.84%。(4)由于施N导致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与细根生物量二者均显著降低,使得施N对窄叶鲜卑花灌丛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g·m^(–2)·a^(–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施N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N素富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微生物驱动需求,从而降低了植物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即N素富集条件下植物采取了低N收益-低C投入的生理策略。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知不同环境变化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根系分泌物C输入及其介导的土壤生物C-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何为杨雪英肖娟张子良蒋铮袁远爽王东刘庆尹华军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细根生物量
森林根系分泌物生态学研究:问题与展望被引量:40
2018年
植物根际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壤学最活跃、最敏感的研究领域,而根系分泌物作为根系-土壤-微生物界面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物质,是构成根际微生态系统活力与功能特征的内在驱动因素,是根际概念与根际过程存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传统的根际过程研究更强调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加之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操作便利等诸多因素,以往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主要聚焦在农业生态系统,而有关根系分泌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调控机理研究甚少,认识相对零散和片段化。基于此,该文结合作者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主要成果和该领域国际前沿动态,综述了森林根系分泌物的生态重要性,重点论述了目前森林根系分泌物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森林根系分泌物生态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和研究内容。
尹华军张子良刘庆
关键词:根际根系分泌物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树种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差异被引量:9
2017年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对土壤有机氮(主要指氨基酸)的获取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现象,然而植物对土壤有机氮的吸收速率及土壤有机氮在植物养分供应中所占比例仍不清楚。为探究土壤无机氮和有机氮对西南高寒森林植物氮源的贡献效应,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个主要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的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对K^(15)NO_3、^(15)NH_4Cl和(U-^(13)C_2/^(15)N)甘氨酸3种氮素进行示踪,分析了两个树种对无机氮(NH_4^+-N和NO_3^--N)和有机氮(甘氨酸)的吸收速率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云杉和红桦幼苗在施加同位素标记物2 h后,两种幼苗细根的13C和^(15)N均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表明两种树种幼苗均能吸收甘氨酸。(2)与甘氨酸和NH_4^+-N相比,云杉和红桦幼苗对NO_3^--N有显著的偏好吸收,其吸收速率为NH_4^+-N和甘氨酸吸收速率的5–10倍。(3)两个树种的幼苗对甘氨酸也有较高的吸收速率,其吸收速率高于对NH_4^+-N的吸收速率,表明土壤有机氮(如氨基酸)也是亚高山针叶林植物养分获取的重要氮源。
邹婷婷张子良李娜李娜袁远爽刘庆郑东辉
关键词:有机氮无机氮亚高山针叶林
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根系分泌物在调控陆地生态系统根际微环境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准确、适用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对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信息的精准获取是理解植物根系-土壤界面生态过程与信息交流的关键环节和前提.目前,传统或新型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都致力于认知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种类多样性和含量变化,但根系的生长高度依赖周围介质和生长环境,使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很难避开对根系本身的损伤、土壤颗粒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和释放,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不同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从室内收集和野外原位收集两方面系统综述了当前应用较广的一些传统和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并总结和比较了每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森林根际生态学过程野外原位研究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结合当前根系分泌物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森林根系分泌物野外原位收集技术构建中值得关注的3个重点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开展根系分泌物收集与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郭婉玑张子良刘庆刘庆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培养基质
青藏高原东缘主要针叶树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12
2019年
理解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认识植物种群分布规律及预测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集了青藏高原东缘针叶林84个样点共29种主要针叶树种叶片,探讨该区域常绿针叶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科和属水平上,不同针叶树种叶片C、N含量和C:N差异显著;叶片N:P<14,表明该区域针叶树种主要受N限制。(2)叶片N、P含量在环境梯度上表现出一致的分布规律:均呈现出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年平均气温(MAT)和年降水量(MAP)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而叶片C含量与纬度、海拔、MAT和MAP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3)叶片C:N、C:P呈现出与N、P含量变化相反的分布格局:均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随MAT和MAP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叶片N:P与海拔、MAT和MAP均无显著相关性。(4)进一步分析表明,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土壤特性是叶片C含量和N:P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叶片N、P含量和C:N、C:P的变异主要由气候因素决定。总之,该区域针叶树种叶片化学计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有力地支持了温度生物地球化学假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
蔡琴丁俊祥张子良胡君汪其同尹明珍刘庆刘庆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
肋条湍流减阻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采用热线实验和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对三角形肋条的局部摩擦阻力和表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和模拟,并对肋条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整体减阻情况下,肋条表面局部摩擦阻力在展向位置分布不均匀,在肋尖附近区域为局部增阻区,在肋底附近为局部减阻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涡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局部摩擦力和流场涡运动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定量得出法向涡量和展向涡量的扩散流率是决定壁面摩擦阻力的两个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法向涡量和展向涡量的扩散流率主要集中在肋尖及其两侧,使得该区域能量输运和耗散强烈,形成局部增阻区。而在肋底附近,法向涡量和展向涡量的扩散流率较小,涡运动微弱,形成局部减阻区。
张子良张子良张明明
一种自动连续化植物根际生态批量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连续化植物根际生态批量模拟装置,包括放置架,放置架上设置有若干放置腔,放置腔内放置有培养箱,培养箱内填充有土壤,土壤内插入植物根,植物根可以是模拟植物根,也可以是真实植物根;还包括储液箱、蠕动泵、...
李娜尹华军周星梅陈建中袁远爽张子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