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青
-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条件和机制。方法 选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 ,经过拟胚体发育分化 5d后开始定向诱导培养 ,将拟胚体转入白明胶处理的培养板中贴壁生长 ,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肝细胞定向诱导。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用倒置显微镜追踪观察 ;用放免法对细胞培养上清中抗小鼠甲胎蛋白 (AFP)和抗小鼠白蛋白 (ALB)进行动态检测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分化标记物AFP ,ALB ,CK8,CK18,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 (肝细胞分化率 )。结果 胚胎干细胞在重组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存在的情况下保持未分化生长状态 ,撤去LIF后很快发育为拟胚体并继续分化。在第 8天检测到上清中AFP出现 ,浓度为 3.4ng/ml,ALB在第 11天开始检测到 ,浓度为 0 .2 μg/ml,随培养时间延长 ,AFP和ALB浓度逐渐增加。第 8天分化细胞开始出现AFP阳性 ,第 10天出现CK8、CK18阳性 ,第 11天出现ALB阳性 ,阳性细胞结构符合正常肝细胞结构特点。计算分化细胞中ALB阳性细胞率 ,得到肝细胞的分化率为 30 %。结论 胚胎干细胞经过拟胚体发育阶段 ,在特定培养条件和aFGF、HGF等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可定向分化为肝细胞 ,这种?
- 胡安斌蔡继业郑启昌何晓青潘运龙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外实验
- 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分化系统中的获得及其分化率测定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 (EScells)分化系统中的分化及其分化率的测定 ,为肝细胞移植及肝脏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肝细胞来源。方法 选用BALB/c小鼠ES细胞进行分化状态的培养 ,在ES细胞培养系统中对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甲胎蛋白 (AFP)和白蛋白 (ALB)利用双标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 ,观察它们表达的时间规律 ,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肝细胞的相对计数 ,从而得到肝细胞的分化率。结果 AFP最早在分化第 7天表达 ,ALB最早在分化第 13天表达 ,两者随分化时间的增长而表达增强 ;肝细胞分化率在第 13天为 5 .5 % ,在分化第 2 1天达到 10 .4%。结论 肝细胞在ES细胞分化系统中出现并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分化率增加 ,ES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以及肝脏组织工程学中的新型肝细胞来源。
- 潘运龙蔡继业胡安斌何晓青
- 关键词:肝细胞分化率白蛋白
-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及AFM的可视化研究
-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在细胞诱导分化方面具有可塑性强、分裂增值旺盛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为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疑难疾病带来希望。为了能够揭示ES细胞在体外细胞因子的调控下发生定向分...
- 何晓青
- 关键词:定向诱导分化可视化
- 文献传递
- 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探讨了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 (EScell)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成熟分化的条件、机制及其鉴定方法 .利用TGF ,bFGF、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BALB/c小鼠ES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定向诱导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细胞化学 (ICC)和放射免疫法 (RIA)动态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AFP ,ALB ,G6P ,TAT ,CK8,CK18等在培养体系中的表达 ,并测定肝细胞的尿素合成功能 ,最后测定肝细胞分化率 .结果 ,肝细胞特异基因AFP ,ALB ,G6P和TAT最早分别于第 3、 9、 11、 13天表达 ,肝细胞特异蛋白AFP ,CK8,CK18和ALB最早分别于第 7、 9、 9和 11天开始表达 .第 12天开始检测到尿素出现 ,浓度为 8 3μmol/L ,并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浓度逐渐增加 .最后 ,测得生长因子诱导组肝细胞的分化率为 32 % ,对照组肝细胞分化率为 8% .说明肝细胞可以在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出现并成熟分化 ,bFGF、HGF、OSM等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分化率和成熟度 ,有望成为解决肝功能替代疗法中细胞来源问题的新希望 .
- 胡安斌蔡继业郑启昌洪岸何晓青戴云单于潘运龙李凌松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肝细胞定向分化
- 小鼠ES细胞体外发育的EB表面超微结构的AFM观察
- 拟胚体(Embryonic Body;EB)是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发育分化的一个重要阶段。ES细胞首先进行初级诱导——形成EB,这个过程对于成熟细胞的诱导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何晓青胡安斌蔡继业赵涛梁志红
- 文献传递
- Ⅰ型胶原蛋白在云母表面自组装的AFM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观察不同浓度、pH值的Ⅰ型胶原溶液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情况 ,从而研究样品浓度和酸度对胶原蛋白自组装的影响。方法 :配制 0 .8μg ml、8μg ml、0 .5mg ml、1.0mg ml、4mg ml的胶原醋酸溶液 (pH值 2 .7- 3.0 )和0 .2mg ml、0 .5mg ml、1.0mg ml的胶原PBS溶液 (pH值 7.2 - 7.4 )。取 5 μl的胶原蛋白溶液 ,滴于新剥离的云母表面 ,空气中在2 5℃室温下自然干燥后用AFM观察。结果 :酸性条件下 ,低浓度时胶原蛋白在云母表面只是简单的吸附 ,随着浓度的增加 ,胶原分子在云母表面开始组装形成网状的结构 ,当浓度达到饱和浓度时 ,胶原形成无规线团结构。在中性条件下 ,胶原更容易行成纤维 ,随着浓度的增加 ,纤维的直径和长度都随着增加。结论 :胶原蛋白分子有在固体表面进行自组装的特性 ,自组装的结果与样品的浓度、样品溶液的pH值有着很大的关系。
- 何晓青蔡继业赵涛王小燕梁志红
- 关键词:自组装原子力显微镜AFM云母PH值
- 油脂替代品—蔗糖多油酸酯的合成(I)——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油酸甲酯被引量:17
- 2002年
- 研究了以油酸与甲醇为原料 ,在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油酸甲酯。对超临界合成油酸甲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超临界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时间 ,降低了投料的甲醇 /油酸摩尔比 ,提高了酯化收率 ,简化了精制过程。
- 李炎何晓青陈丽云王秀芬黄才欢欧仕益吴静榈郭石珍
- 关键词:油酸甲酯油脂替代品超临界反应
- AFM对壳聚糖富集银离子的分形学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壳聚糖吸附银离子进行研究,从形貌学的角度探测壳聚糖络合银离子的机理特性.主要方法是将溶液滴加在新解离的云母片上,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自然风干后的样品在非接触模式下成像.AFM图像显示:壳聚糖分子和加过金属银离子的壳聚糖分子在聚集生长过程呈现为传统的具有分形特征的正态分布和奇异分布;由单一的壳聚糖分子形成的分形结构为"星"形结构,而加过银离子的壳聚糖分子形成的结构为"圆"形.产生这些图形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长界面的表面张力及其各向异性起了重要作用.这两种结构都具有典型的自相似性,且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分形模式拟合得很好.
- 何晓青王彬蔡继业冯倩曾谷城杨培慧梁志红
- 关键词:AFM壳聚糖银离子分形学原子力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