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松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乳
  • 1篇血乳酸
  • 1篇血压
  • 1篇血压管理
  • 1篇营养因子
  • 1篇预后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治疗效果观察
  • 1篇乳酸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托吡酯
  • 1篇癫痫
  • 1篇癫痫患者

机构

  • 4篇岳池县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罗松
  • 3篇付煜
  • 2篇张承军
  • 2篇陈小艳
  • 1篇李舜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血压管理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中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并纳入训练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比较不同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通过验证集患者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依据模型预测个体风险评分,构建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手术时机为中期和晚期、平均动脉压≥65 mmHg、血压波动幅度≥16 mmHg、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2.0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血压管理策略为控制性降压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及准确度。危险分层系统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危险分组:极低风险组(总分<30分)、低风险组(30分≤总分<78分)、中风险组(78分≤总分<106分)和高风险组(总分≥106分)。该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术中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施瑞芬太尼联合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的血压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付煜李舜蒋汉刚葛俊林罗松苑文成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预后
早期积极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早期积极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采取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肿体积、NHISS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的血肿体积为(11.6±6.9)ml,对照组血肿体积(15.1±9.2)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HISS评分为(14.8±2.3)分,对照组NHISS评分为(20.1±2.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积极降压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满意。
罗松
关键词:降压高血压脑出血
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血清NPY、BD-NF表达及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癫痫患儿100例,采用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患儿的血清NPY、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托吡酯组的NPY、BD-NF水平均低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84.00%(42/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78.00%(39/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4.00%(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左乙拉西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1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能更显著的降低患儿血清NPY。
张承军陈小艳罗松付煜
关键词:托吡酯癫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改良氧利用率、动静脉血乳酸差值监测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张承军陈小艳罗松付煜
关键词:颅脑损伤利用率动静脉血乳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