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扬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菌液吹扫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液吹扫装置,包括若干组顶空瓶以及与其连接的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鲁尔接头,所述顶空瓶瓶口胶塞的内部贯穿插接有进气针头和出气针头,且进气针头的底部插接在鲁尔接头的顶部,所述进气针头的顶端延伸至顶空...
- 谭扬
- 文献传递
- 烟台周边地表水中氮磷含量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研究烟台周边河流地表水的氮磷污染情况,采集河流地表水样品,检测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含量,对检测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规定,新安河水质最优,依次为沁水河、夹河、逛荡河和鱼鸟河;根据地表水中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逛荡河氮的污染最重,依次新安河、夹河、沁水河和鱼鸟河;夹河、逛荡河、新安河和鱼鸟河水已达到了氮磷富营养化状态,沁水河达到了氮富营养化状态。本次调查河流中氮的污染重于磷的污染。
- 王祺斌谭扬
- 关键词:地表水氨氮总氮总磷
- 一种含氮量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流动分析仪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含氮量监测装置,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安装有处理罐,所述防护外壳端部设置有连通着处理罐的酸碱中和组件,所述防护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向处理罐内进行水体交换的水...
- 吴学丽谭扬周娜栾传磊
- 一种环境治理用土壤采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治理用土壤采样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万向刹车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 吴学丽谭扬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于使用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用样品盘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用样品盘结构,包括上托盘和下托盘,所述上托盘内部插入有若干个样品管,所述上托盘包括上圆盘及其内部均匀开设的多个插孔,本发明涉及原子荧光光度计技术领域。该便于使用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用样...
- 吴学丽谭扬
- 文献传递
- 一种N<Sub>2</Sub>O气体富集进样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N<Sub>2</Sub>O气体富集进样系统,包括富集箱,所述富集箱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滤箱,所述滤箱的前表面嵌入滑动安装有滤件,且滤箱的前表面位于滤件的两侧上表面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
- 吴学丽谭扬
- 文献传递
- AA3连续流动分析仪驱动马达带动转轴旋转模块设计及土壤中总氮测试
- 2024年
- 针对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土壤中总氮时遇到的问题,研制了驱动马达带动转轴旋转模块.该模块可使混合的样品、试剂和空气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行中和反应,以利于后期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最优化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可将总氮的检出限从16.4µg/L降低至10.0µg/L,从而提高连续流动分析仪对样品的分析精度.
- 周娜吴学丽谭扬栾传磊
- 关键词:总氮连续流动分析仪
- 一种防堵型双通道顶空进样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型双通道顶空进样针,包括外套针、进气管、出气管和针座,所述外套针采用变径双孔设计,上部直径宽下部直径窄,外套针下部的表面开设有圆孔,外套针下部的表面且位于圆孔的上方开设有圆槽,进气管和出气管均采用...
- 谭扬
- 文献传递
- 样品处理方法对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联用技术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两种常用前处理方法:酸洗法和酸蒸法进行比对。通过对比,酸洗法使用的最佳条件是1 mol/L的HCl,处理8 h,可较好去除沉积物样品中的无机碳;酸蒸法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处理12~18 h,且应根据沉积物样品无机碳含量选取相适的处理时间。两种处理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所得测试数据标准偏差均满足测试要求,证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沉积物样品的测试。
- 谭扬吴学丽侯立杰
- 关键词:沉积物
- 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被引量:5
- 2017年
- 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分析表明,其细粒级陆源组分主要来自珠江,推测由广东沿岸流携带而来,从而岩心黑碳含量可以用来重建珠江流域火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约47~27kaBP,该时期火活动较频繁,但约35kaBP之后有降低趋势;(2)约13~6kaBP:火活动逐渐增多,尤其在11~6kaBP火活动十分频繁;(3)约6~4kaBP,火活动强度整体较之前减弱。与温度、降水等气候指标对比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珠江流域火活动强度明显受气候控制,即在温暖时期火发生较频繁,反之则较弱。进一步分析认为,升温是促进该地区火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降水的增多则可能对火起抑制作用。所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推测珠江流域火活动将会趋于频繁。而自4kaBP以来,人类活动(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冶炼金属、战争等)的加强可能是导致珠江流域火灾频发的主因。
- 裴文强万世明谭扬瞿成利殷学博李安春
- 关键词:黑碳珠江流域末次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