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青花菜
  • 7篇花菜
  • 7篇基因
  • 6篇植物
  • 6篇病原
  • 6篇病原菌
  • 5篇系统发育
  • 5篇克隆
  • 4篇叶绿
  • 4篇叶绿体
  • 4篇盘菌
  • 4篇系统发育分析
  • 4篇核盘菌
  • 4篇发育分析
  • 3篇杜鹃
  • 3篇珍稀
  • 3篇霜霉病
  • 3篇炭疽
  • 3篇炭疽病
  • 3篇转录因子基因

机构

  • 24篇台州学院
  • 3篇台州市农业科...
  • 2篇台州科技职业...
  • 2篇华东药用植物...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24篇蒋明
  • 24篇张慧娟
  • 4篇尹龙飞
  • 3篇陈孝赏
  • 3篇管铭
  • 2篇韦海忠
  • 2篇潘丽芹
  • 2篇张志仙
  • 2篇朱欣
  • 1篇李嵘嵘
  • 1篇贺蔡明
  • 1篇宋凤鸣
  • 1篇陈珍
  • 1篇洪永波
  • 1篇吴丹

传媒

  • 6篇浙江农业学报
  • 5篇核农学报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中草药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萝叶腐病病原菌16S 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2020年
为绿萝叶腐病病原菌菌株LR12的分子鉴定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利用PCR法克隆其16S序列,并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明确其16S rDNA序列特征。结果表明:以YFUP/YFDN为PCR引物,扩增到大小约为1700 bp的条带;LR12的16S rDNA全长为1551 bp,GC为53.9%;LR12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16S rDNA相似性最高,达100%,与巴西亚种的相似性次之,为99.9%,两者存在2个碱基的差异;15种细菌在发育树上可分为5组,其中LR12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并与其他2种果胶杆菌属细菌聚在同一组。
邬张颖徐凡舒钟依妮马佳莹朱欣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绿萝克隆
珍稀植物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炭疽病是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ubsp.jasminoides)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并威胁该珍稀物种的生存。为明确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以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真菌,在确定致病性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法对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叶片中共分离到3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证实仅1个菌株(QZH)能引起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一致。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菌株QZH与果生刺盘孢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并具有较高的支持率。综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鉴定鉴定结果,确定引起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浙江七子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后续开展该病害的有效防治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朱晏周梦亚朱怡诺何海叶鲍洪华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炭疽病
银缕梅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24年
银缕梅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据连续多年的调查,该物种受炭疽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本文在样品采集、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明确了银缕梅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病叶中分离到1株病原真菌,命名为YLMJ,该真菌可侵染银缕梅叶片,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时一致。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培养基上呈放射状生长,初期菌落为白色,后变为深褐色,菌丝细长、绒毛状、多锐角分支,形态与尖孢炭疽菌相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YLMJ的内转录间隔区、肌动蛋白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与尖孢炭疽菌的同源性最高,在系统发育树上均聚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与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明确银缕梅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银缕梅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后续开展病害的科学防治与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田盛野杨乐乐潘伟伟张焱琴顾航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银缕梅炭疽病
基于ISSR标记的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本研究以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广泛栽培的67份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引物,经验证它们扩增的条带表现出清晰、重复性良好、多态性高的特点。总计获得255个谱带,其中多态性位点高达25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9.22%。67份姜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信息指数(I)的范围分别为1.9091~2.0000、1.3791~1.6269、0.2390~0.3606、0.3785~0.5360,均值分别为1.9886、1.5254、0.3105和0.4725。遗传距离范围为0.0238~0.6661,平均值为0.3922。UPGMA聚类结果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1时,67份种质可分为7组。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姜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孝赏汤紫依何海叶卢基来洪霞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
一株甘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16S 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前期从甘蓝健康植株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细菌GL06,为甘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GL06的功能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利用PCR法克隆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以27F/1492R为PCR引物,扩增到长度为1 510bp的16S rDNA序列,序列的GC含量为54%;GL06 16S与枯草芽孢杆菌16S的相似性最高,达99%,仅存在3个碱基差异;GL06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树聚为一组。
蒋明朱欣杨如棉邬张颖应梦豪马佳莹王佳怡张慧娟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克隆
青花菜SKI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2年
SKIP(SKI-interacting protein)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SKIP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生物(寄生霜霉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非生物(NaCl、PEG600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青花菜SKIP基因全长为1836 bp,没有内含子;BoiSKIP编码611个氨基酸,具1个SNW/SKI结构域,位于推导蛋白质序列的188-347处;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9.22 ku,理论等电点为9.15,平均亲水性指数为-1.12,为亲水性蛋白质。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芸薹属植物的SKIP聚为一组,支持率达100%,BoiSKIP与甘蓝SKIP的关系最近,它们处于同一分支。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BoiSKIP的表达受NaCl和PEG6000的诱导,表达量分别在诱导24、12 h达到最大;BoiSKIP受寄生霜霉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诱导,分别在处理24 h和72 h达到最大值。青花菜SKI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开展该基因在抗逆反应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韦海忠潘丽芹汤紫依田盛野何海叶尹龙飞郑德伟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青花菜系统发育分析霜霉病黑腐病
黄岩凤仙花叶绿体atpB-rbcL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明黄岩凤仙花(Impatiens huangyanensis)atpB-rbcL序列的特征及其分类地位,为后续开展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野外采样后利用PCR方法克隆黄岩凤仙花的atpB-rbcL全长,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黄岩凤仙花atpB-rbcL序列的全长为764 bp,GC值为27.5%;与淡黄绿凤仙花(I.chloroxantha)、阔萼凤仙花(I.platysepala)和武夷凤仙花(I.wuyiensis)的相似性最高,达98%以上;经多重比对,凤仙花属植物atpB-rbcL存在较多的插入、缺失、转换和颠换现象;经系统发育分析,黄岩凤仙花与淡黄绿凤仙花、阔萼凤仙花和武夷凤仙花处于同一组,亲缘关系最接近。【结论】叶绿体atpB-rbcL具有较高的变异,可用于黄岩凤仙花的分子鉴定。
朱晏吴倩田盛野张慧娟蒋明
关键词:ATPB-RBCL克隆分子鉴定系统发育
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1株蜘蛛抱蛋炭疽病病原真菌YYL,采用针刺回接实验测定其致病性,并在形态学鉴定基础上,克隆其ITS、ACT、GAPDH和CAL片段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其菌落、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符合百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lii)的特征,且与百合炭疽菌相似度最高,其ITS和ACT序列与百合炭疽菌完全一致。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蜘蛛抱蛋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百合炭疽菌。
黄钰婷孙洁张慧娟朱晏蒋明
关键词:蜘蛛抱蛋炭疽病病原菌
青花菜乙烯反应传感蛋白基因BoER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乙烯反应传感蛋白在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负调控因子使下游的CTR1失活,并激活之后的一系列反应。为明确青花菜ERS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点,本研究以青花菜为试验材料,在克隆乙烯反应传感蛋白基因BoERS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分析,以明确其在核盘菌和根肿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oERS的基因组DNA全长为1 928 bp,含有1个长度为68 bp的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 860 bp,编码61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有4个跨膜结构域、1个GAF结构域和1个HisKA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oERS与芸薹属ERS序列的差异最小,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但与萝卜属、盐芥属和拟南芥属植物ERS序列的差异较大,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不同的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oERS的表达受核盘菌的诱导,36 h时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的3.53倍,但BoERS的表达不受根肿菌的诱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BoERS基因功能鉴定和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蒋明张志仙张慧娟管铭陈孝赏尹龙飞刘洁
关键词:青花菜核盘菌根肿菌
细辛属8种药用植物rDNA IT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克隆和分析8种细辛属药用植物的ITS序列,为开展该属植物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法克隆ITS全长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结果表明,8种细辛属植物的ITS全长为637~646 bp,其中的5.8 S序列最为保守,长度和碱基组成完全一致;ITS1与ITS2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55~257 bp和226~232 bp,序列中出现大量插入/缺失和转换/颠换现象,ITS1、ITS2的可变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数分别为46/30和14/9。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8种细辛属植物在进化树上可分为4组,与传统分类结果完全一致,I^IV分别对应细辛组、华细辛组、长花组和杜衡组。结论 8种细辛属植物ITS序列具有丰富的信息位点,可用于这些植物的分子鉴定。
蒋明吴丹李嵘嵘张慧娟贺蔡明
关键词:RDNAITS序列分子鉴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