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旭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4篇颅内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血栓
  • 2篇弹性成像
  • 2篇信号
  • 2篇信号分析
  • 2篇信息综合
  • 2篇在体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颗粒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网膜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窦
  • 2篇静脉窦血栓
  • 2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弹性成像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旗
  • 9篇杨晓旭
  • 6篇吴芳
  • 4篇武晔
  • 3篇杜祥颖
  • 3篇宋海庆
  • 3篇吉训明
  • 2篇常莹
  • 2篇卢洁
  • 1篇焦力群
  • 1篇马青峰
  • 1篇段建钢
  • 1篇郭秀海
  • 1篇齐志刚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的价值。方法纳入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蛛网膜颗粒的30例患者,分别进行SPACE序列成像和基于DANTE预脉冲的SPACE序列成像。评价SPACE序列图像和DANTE-SPACE序列图像中静脉窦内和颅板下蛛网膜颗粒分布特征,并进行定量测量,包括最大横截面积、最长径、SNR和CNR。比较两种方法获得各测量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采用SPACE序列发现43个蛛网膜颗粒,位于静脉窦内29个,颅板下14个;DANTE-SPACE序列检出45个蛛网膜颗粒,其中位于静脉窦内31个,颅板下14个。SPACE和DANTE-SPACE序列显示蛛网膜颗粒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997)。SPACE和DANTE-SPACE序列测量静脉窦腔内蛛网膜颗粒最大横截面积(32.55±17.08)mm^2,(29.15±16.24)mm^2]、最长径(7.13±2.00)mm,(6.42±1.81)mm]、SNR(88.82±29.57,83.30±32.11)、CNR (45.99±28.57,65.33±3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颅板下蛛网膜颗粒最大横截面积(21.62±9.01)mm^2,(21.83±9.04)mm^2]、最长径(6.74±2.83)mm,(6.66±2.87)mm]、SNR(86.91±35.48,76.82±36.20)、CNR(16.87±6.32,20.07±1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序列可有效抑制静脉窦内的慢血流伪影,更精准地显示蛛网膜颗粒。
于阳杨旗杨晓旭杨晓旭齐志刚吴芳
关键词:蛛网膜颗粒磁共振成像
一种在体血栓软硬度检测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体血栓软硬度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磁共振黑血成像(MRBTI)获得血栓信号并进行血栓信号分析,得到血栓的第一软硬度信息;通过超声应变力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血栓应变力弹性分析,得到所述血栓的第二软硬度信...
杨旗吉训明杨晓旭常莹
文献传递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杨旗杨晓旭段祥攻吴芳武晔杜祥颖段建钢吉训明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杨晓旭杨旗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一种在体血栓软硬度检测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体血栓软硬度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磁共振黑血成像(MRBTI)获得血栓信号并进行血栓信号分析,得到血栓的第一软硬度信息;通过超声应变力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血栓应变力弹性分析,得到所述血栓的第二软硬度信...
杨旗吉训明杨晓旭常莹
高分辨黑血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高分辨黑血磁共振成像技术(BB-MRI)对蛛网膜颗粒定量评价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经时间飞跃法磁共振静脉造影(TOF-MRV)诊断存在蛛网膜颗粒的25名患者,进行BB-MRI扫描。对于每个测量对象(蛛网膜颗粒),在TOF-MRV图像上选取蛛网膜颗粒最大层面,将BB-MRI图像与之进行配准,获得重建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TOF-MRV和BB-MRI图像上蛛网膜颗粒最大径线和最大截面积行双盲测定,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在25名患者中,TOF-MRV共发现26个蛛网膜颗粒,BB-MRI方法均能正确检出。TOF-MRV和BB-MRI测定的蛛网膜颗粒最大径线平均值分别为(7.1±2.2)mm和(7.2±2.1)mm(P>0.05),最大截面积平均值分别为(25.3±8.8)mm^2和(25.4±8.8)mm^2(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蛛网膜颗粒最大径线、最大截面积的测量,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TOF-MRV和BB-MRI技术均能无创性直观显示蛛网膜颗粒,可用于蛛网膜颗粒和静脉窦相关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杨旗杨晓旭吴芳
关键词:磁共振蛛网膜颗粒
深穿支动脉和浅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人颅内动脉管壁特征的高分辨力MRI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全脑高分辨MRI(HRMRI)技术比较分析大脑中动脉浅表穿支动脉区梗死(SPI)和深穿支动脉区梗死(DPI)病人的颅内动脉管壁特征,以阐述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9±11.33)岁]急性期SPI和DPI行全脑HRMRI检查的病人,HRMRI采用优化的3D可变翻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3D T1SPACE)序列。分析梗死供血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情况,分别测量斑块最狭窄层面的狭窄程度、重构指数以及斑块强化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例病人中,SPI 14例(34.1%),DPI27(65.9%)例。SPI组中,共13例(92.9%)病人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PI组有15例(55.6%),SPI病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DPI病人(P=0.038);SPI病人管腔狭窄程度大于DPI病人(71.20%±29.46%和44.01%±28.24%,P=0.019),两组间重构指数和斑块强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865,0.538)。结论 DPI可能由小血管疾病或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引起,而SPI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这两种梗死模式具有不同的管腔狭窄程度。
吴芳杜祥颖杜祥颖杨晓旭武晔宋海庆杨晓旭杨旗
高分辨力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MRI(HRMRI)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17年6月于宣武医院就诊的头颈动脉夹层病人30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由2名神经内科医生根据纳入病人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常规影像检查对夹层做出诊断并作为参考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CTA和HRMRI影像进行双盲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内膜片、壁内血肿及双腔征等。计算CTA和HRMRI在血管节段水平诊断夹层的准确性。结果 (1)2名神经内科医生在30例病人中共诊断4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其中累及颈内动脉18个节段、椎动脉18个节段、基底动脉5个节段。(2)CTA正确诊断2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21/41,敏感度51.2%),其中6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3)HRMRI正确诊断39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39/41,敏感度95.1%),其中36个血管节段见壁内血肿,30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结论头颈联合HRMRI可全景显示夹层动脉管壁特征,可作为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的一线检查技术。
段祥攻武晔吴芳吴芳宋海庆杨晓旭郭秀海宋海庆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分析闭塞血管节段局部管壁特征和闭塞中远段腔内血栓信号特征。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结合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闭塞病因进行评价并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在病因分类中的准确率。结果 (1)25例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均完成HR-MRI检查,共诊断闭塞血管31段,其中常规管腔成像诊断了21段,常规管腔成像+HR-MRI诊断了30段;动脉硬化性闭塞24段(19例),动脉夹层性闭塞4段(4例),动脉炎性闭塞3段(2例)。(2)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闭塞节段近端管壁均可见偏心性增厚;动脉夹层性闭塞均见典型的双腔征或新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血管炎性闭塞血管节段中可见长节段环形增厚及强化。(3)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对病因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7.7%(21/31)和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常规管腔成像技术,头颈联合HR-MRI可显示闭塞起始段动脉管壁特征,对判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和动脉炎性病变等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杨旗吴芳段祥攻杨晓旭武晔宋海庆焦力群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