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源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轮枝
  • 2篇轮枝菌
  • 2篇基因
  • 2篇大丽轮枝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机理
  • 1篇致病力
  • 1篇苹果
  • 1篇苹果黑星病
  • 1篇苹果品种
  • 1篇秦冠
  • 1篇组织细胞
  • 1篇组织细胞学
  • 1篇组织学
  • 1篇脱落酸
  • 1篇微菌核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青海农林科学...

作者

  • 5篇李海源
  • 4篇胡小平
  • 2篇商文静
  • 1篇郭青云
  • 1篇沈瑞清
  • 1篇杨家荣
  • 1篇高立强
  • 1篇王春生

传媒

  • 2篇菌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丽轮枝菌VdSCH9基因的功能研究
2018年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多种植物并引发黄萎病。目前,人们关于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和致病机制的了解还很不深入。本文通过敲除大丽轮枝菌编码丝氨酸/苏氨酸的蛋白激酶基因VdSCH9,阐明了其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SCH9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与c AMP-PKA途径和TOR信号通路相关,对酵母的生长、压力响应和寿命等有重要作用。大丽轮枝菌VdSCH9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菌落边缘菌丝更为稀疏,菌丝分枝减少,对棉花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56.6,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0.5和82.8,对茄子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5.9,也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1.1和89.8。另外,敲除突变体对于高渗透压、氧化还原压力、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等压力条件的敏感性增强。因此,VdSCH9对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压力响应及致病力均有重要作用。
刘轩王春生李海源商文静沈瑞清郭青云胡小平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致病力
甘肃定西地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2
2017年
自2009年起,甘肃定西地区出现了甘蓝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的现象。2015年8月,我们采集了田间病株样本,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了病原菌确认,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一致,其rDNA-ITS、rDNA-IGS以及EF-1α序列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相似性达99%,基于病原菌及尖孢镰刀菌各代表专化型EF-1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该菌与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聚为一类,故引致甘肃定西地区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
申永铭李海源陈爱昌魏周全胡小平
关键词:FUSARIUMOXYSPORUM镰刀菌
秦冠苹果品种对苹果黑星病的组织学抗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揭示苹果抗病品种秦冠在组织细胞学水平上抗苹果黑星病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将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接种侵染寄主后,系统观察抗病品种秦冠和感病品种嘎啦的叶片组织和细胞结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秦冠和嘎啦叶片48 h后,病菌沿叶脉生长扩展,其菌丝可从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明显高于嘎啦,其中秦冠角质层平均厚度为1.75μm,嘎啦为1.06μm。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菌丝在寄主叶肉细胞间扩展,导致嘎啦栅栏组织细胞萎缩,排列松散,叶绿体变形受损,细胞内出现较大淀粉粒和胞内物质外渗流失,并在后期发展成大量细胞坏死;而秦冠虽症状类似,但受损程度明显小于嘎啦。以上结果表明,秦冠在组织细胞学上对苹果黑星病具有抗侵染、抗扩展和延缓病程发展的作用,可作为苹果黑星病抗性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李贤成陶飞李海源杨家荣高立强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组织细胞学秦冠
落叶型大丽轮枝菌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讨大丽轮枝菌中脱落酸(Absicisic acid,ABA)合成相关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克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592的ABA合成相关基因Vdaba1、Vdaba2(1)、Vdaba2(2)和Vdaba4,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获得4个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菌株。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表明,Vdaba1主要参与促进大丽轮枝菌的产孢,Vdaba2(1)和Vdaba2(2)基因影响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率,Vdaba4基因参与调节大丽轮枝菌对氧化压力胁迫的响应。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21 d时Vdaba1和Vdaba4基因突变体菌株的致病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XJ592,但在接种30 d时突变体与野生型XJ592接菌棉花植株的落叶率均为100%。
王娟菲李海源秦君商文静胡小平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落叶型
黄萎病菌致病机理解析
黄萎病是威胁棉花、马铃薯、茄子和向日葵等农作物的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黄萎病菌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导致对黄萎病的防治愈加困难。本课题组围绕黄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互作机制展开长期探索与攻关。...
秦君李海源刘涛李驰胡小平
关键词:黄萎病微菌核致病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