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RNA靶向抑制4-1BBL基因表达在HL-60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4-1BB配体(4-1BBL)-siRNA对HL-60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对比观察4-1BBL基因被干扰前后,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增殖、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探讨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靶向人4-1BBL基因的siRNA,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L-60细胞;半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HL-60细胞4-1BBLmRNA和表面蛋白的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4-1BBL干扰前后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收集4-1BBL干扰后的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与体外分离的人淋巴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机体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比率的变化。结果:靶向4-1BBLsiRNA转染HL-60后,4-1BBL-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1); ELISA结果显示,4-1BBL基因被干扰后,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和VEGF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 <0. 01和P <0. 05)。与干扰前比较,干扰后的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均下降(P <0. 05)。结论:HL-60细胞高表达的4-1BBL信号具有反向调节作用,通过促进其分泌TGF-β、VEGF,使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并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 王慧吴俊英
- 关键词:肿瘤免疫4-1BB配体SIRNAHL-60细胞免疫逃逸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 RNAi最先由Fire和其同事于1998年发现,是由双链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机制,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dsRNA经DICER酶切割为21 ~23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iRNA...
- 王慧
- 关键词:RNAIDSRNASIRNA
- 降压药物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对陕西省宝鸡地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与降压药物相关的基因突变率。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高血压药物代谢、疗效或不良反应相关的11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检测结果的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男性与女性CYP2D6*1、*5、*10,ACE I/D,SLCO1B1 c.388A>G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药物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D6*1、*5、*10,CYP3A5*1、*3,SLCO1B1 c.388A>G在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中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药物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基因型种类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辅助性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冯淳甄拴平王华邓明星王慧姚杨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用药
- 多发性骨髓瘤50例患者miRNA-21、miRNA-29、miRNA-15a和miRNA-16水平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NA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分别取其化疗前后的血清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以及病例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miRNAs的表达含量。[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iRNA-21和miRNA-29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miRNA-15a以及miRNA-16等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MM患者经化疗后,血清miRNA-21以及miRNA-29显著性降低(P<0.05),miRNA-15a和miRNA16的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且化疗疗效有效的患者血清中相应miRNA指标变化水平较化疗疗效无效患者明显(P<0.05)。[结论 ]miRNAs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其异常表达情况可能为该疾病的预测和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价值。
- 王慧高洁
- 关键词:微小RNA多发性骨髓瘤
- 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的多态性分布
- 2024年
-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华法林药物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分别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华法林药物相关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规律,475例患者VKORC1基因型分别是AA型、AG型、G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83.79%,15.58%,0.63%;CYP2C9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1/*2型,基因频率分别为95.17%,4.74%,0.11%,未检出*2/*2、*2/*3、*3/*3基因型;CYP4F2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3/*3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40%,39.37%,8.21%。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陕西宝鸡地区汉族人群华法林药物基因VKORC1(c.-1639G>A)以变异型为主,包括纯合变异和杂合变异,而CYP2C9(*1、*2、*3)和CYP4F2(*1,*3)以野生型为主。
- 王慧甄拴平冯淳王华邓明星
- 关键词:华法林
-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6、TNF-α、sICAM-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早产胎膜早破(PROM)孕妇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水平差异,探讨其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是否合并绒毛羊膜腔感染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出现绒毛膜羊膜腔感染炎将其分为PROM合并感染组(45例)和PROM未合并感染组(35例),再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孕妇。三组孕妇均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L-6、TNF-α、sICAM-1水平。比较三组孕妇上述指标差异。绘制血清IL-6、TNF-α、sICAM-1预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合并绒毛羊膜炎感染的ROC曲线,以最左侧拐点为临界值,计算血清IL-6、TNF-α、sICAM-1单一及各组合预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合并绒毛羊膜炎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1)PROM孕妇血清IL-6、TNF-α、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PROM合并绒毛羊膜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PROM未合并绒毛羊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NF-α、sICAM-1、IL-6预测PROM合并绒毛羊膜炎临界值分别为:17.42ng/L、154.28pg/mL、559.41ng/mL;(3)IL-6+sICAM-1+TNF-α联合预测PROM合并绒毛羊膜感染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及两两组合预测。结论血清IL-6、TNF-α、sICAM-1水平可反映PROM孕妇是否合并绒毛羊膜腔感染,为PROM孕妇临床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 王慧高洁王菲
- 关键词:白介素-6
- GP1BA、PTGS1、LTC4S、ITGB3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阿司匹林使用
- 2024年
- 目的对陕西宝鸡地区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与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阿司匹林药物相关的4个基因[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多肽(GP1BA)基因、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白三烯C4合酶(LTC4S)基因、糖蛋白Ⅲa(ITGB3)基因]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GP1BA c.482C>T基因型分布频率CC>CT>TT,ITGB3 c.176T>C基因型分布频率TT>TC>CC,PTGS1 c.-842A>G基因型分布频率AA>AG>GG,LTC4S c.-444A>C基因分布频率AA>AC>CC;不同性别、年龄的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辅助性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冯淳姚杨甄拴平王慧赵家骏王华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阿司匹林
- 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骨髓穿刺,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结果 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增加和正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主要表现为异常浆细胞增生,且出现质的改变。流式细胞学检测CD45表达异常(55例阴性、5例部分阳性); CD19的阴性表达率为100. 00%; CD38以及CD138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 00%。免疫组化检测Kappa阳性43例,CD138阳性表达率为100. 00%,lambda阳性16例。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 0. 05);形态学检查骨髓瘤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P <0. 05)。结论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三者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阳性诊断率和疗效监测。
- 王慧高洁
- 关键词: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