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村庄
  • 3篇宅基
  • 3篇宅基地
  • 3篇农村
  • 3篇乡村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转型
  • 2篇农村宅基地
  • 2篇农业
  • 2篇自给率
  • 2篇粮食安全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畜牧业生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质专用品种
  • 1篇宅基地退出
  • 1篇整治
  • 1篇整治效果
  • 1篇中国城

机构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住房和城乡建...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国土勘测...

作者

  • 16篇李婷婷
  • 4篇刘长全
  • 3篇龙花楼
  • 2篇屠爽爽
  • 1篇黄颖利
  • 1篇张跃
  • 1篇韩磊

传媒

  • 2篇中国房地产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世界农业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变化格局及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协同社会发展、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议题。科学认知县域人口流动分异下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耦合规律、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完善多尺度多层次配置机制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借助GIS空间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解析县级尺度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变化格局、耦合类型及影响机制,探究区域城乡协同的集约用地应对路径。【结果】①2009—2018年京津冀人口增长格局向京津中心城市外围区县和河北中心城市集中;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区主要位于京津廊道市县及河北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建设用地增速持续下降。②京津冀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平均下降323人/km2,85.2%的研究单元出现下降,大幅下降区集中在河北中心城市外围市县;人口和建设用地变化耦合类型以收缩粗放型为主,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矛盾。③人口流动和工业化模式显著影响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变化;而受二元制度约束,城镇化率提高的节地效果还不显著。【结论】京津冀县级单元人口和建设用地变化关系差异明显,河北非中心城市县域土地集约利用压力增大,亟需创新省市县多尺度协同机制,健全城乡多层次闲置土地利用政策体系。
王艳飞张定祥李婷婷
关键词:人口变化建设用地变化京津冀
黄淮海平原农区宅基地扩展时空特征及整治潜力分析——以禹城市5个村庄为例被引量:30
2020年
综合遥感解译、宗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黄淮海平原农区禹城市5个村庄的宅基地时空演变特征和不同退出标准的宅基地整治潜力和整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宅基地经历了剧烈扩张,调研村庄的宅基地平均扩张了3.7倍。2015年户均宅基地高达1.6宗,30.8%的农户存在"一户多宅"现象,28.5%的房屋被闲置或废弃。(2)2000年以前,调研村庄的宅基地空间扩张模式以飞地式为主,2000年后被填充式和蔓延式所取代。分村庄来看,宅基地空间扩张受到主要交通干线布局、土地资源禀赋和村庄初始布局等因素的影响。(3)调研村庄宅基地整治具有较大的理论潜力,可节约56%的村庄居住用地。基于两套退出标准方案的宅基地整治可分别节约26%和36%的村庄居住用地,但均与理论潜力存在较大差距。(4)未来宅基地试点改革亟需在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价值体系、探索退出的宅基地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办法等宏观体制机制推进,并在微观层面依据农户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分类施策。
李婷婷龙花楼王艳飞屠爽爽
关键词:平原农区宅基地退出整治效果
俄乌冲突对全球小麦供应链和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内循环面临的挑战
2023年
俄乌冲突不仅通过小麦供应链本身,还通过能源和化肥等其他途径将小麦生产和流通领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传导至全球。中国国内小麦虽然供应充足,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小麦供给趋紧和涨价的冲击,最终表现为超出供需基本面的价格飙涨和波动。调整和优化中国国内小麦供给结构成为对冲外部危机的关键。当前中国小麦的低收益将阻碍产业化经营,增加弃农风险;小麦品种间的供需错配加剧“三高”矛盾;小麦口粮转饲用消费导致人均总消费量增加,并通过玉米、小麦比价引起库存随生猪养殖周期性波动;普遍使用的小麦品种自给率低估了国家保障小麦口粮消费绝对安全的能力,并加剧口粮过剩而饲料粮短缺的结构性失衡。因此,亟须多举措降低国内小麦生产成本、推进中国专用品种小麦的供给、促进小麦种植区域的种植结构向饲料粮调整、纠正小麦自给率统计口径误区,进一步提高中国小麦保障能力,为防范国际粮价飙涨和粮食短缺等危机向国内粮食市场传导建立防火墙。
李婷婷王艳飞
关键词:粮食安全优质专用品种自给率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2019年
城乡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经济发展转型、新市民融入、乡村空心化、传统开发模式转变等的约束和挑战。建议从理念转变、规划引领、模式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李婷婷王艳飞
关键词:经济社会
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经济集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普遍性特征,它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于中国市域面板数据,揭示当前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其次,建立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与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显著优势、一般优势、潜在优势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2000年的错落相间到2017年的高度集中并呈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市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具有多源性,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均是市域工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各影响因素存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集聚易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张跃李婷婷
关键词:市域
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1
2019年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李婷婷龙花楼王艳飞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问题诊断——基于粮食安全与黑土保护双重背景被引量:1
2023年
为分析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现状并诊断效益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00—2020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角度构建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益,并运用问题诊断模型识别效益提升中的问题,比较分析所涉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问题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黑土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整体上升态势,其中综合效益呈现“前期低速发展,中前期快速提升,中后期缓慢增长,后期波动提高”的变化趋势;2)社会效益是目前制约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限制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3)从省域角度来看,2000—2020年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综上,目前制约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是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而吉林省应注意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辽宁省经济和生态效益问题较显著,内蒙古自治区应关注社会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可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郑皓洋李婷婷黄颖利
关键词: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分异特征
新时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7
2018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本文首先定义产业兴旺的内涵,分析其特征,总结实现产业兴旺的思路。进而分析了中国乡村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支撑,实施科技助推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多元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促共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农民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李婷婷刘长全王艳飞
2016年畜牧业生产和市场变化与2017年下半年走势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从畜产品生产、市场和成本效益等角度对2016年畜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对2017年下半年畜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加,肉类、猪肉和生鲜奶产量同比下降,牛肉、羊肉产量略有增长,禽肉产量大幅上升。主要畜产品供求关系有紧有松,猪肉、牛肉价格高位稳定,羊肉价格继续下降,生鲜奶价格触底,复苏迹象显现。2017年下半年,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猪肉价格趋于稳定并可能有一定回落,牛肉价格因国内供给与进口共同增加而趋于下降,羊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生鲜奶价格继续回升空间不大。
李婷婷刘长全
关键词:畜牧业
小农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与差异被引量:4
2022年
“大国小农”国情下传统小农向现代农户转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围绕这一转变,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库,从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与市场化等方面分析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特征及群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经营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规模化有加剧非粮化的倾向;机械化的发展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化服务对机械化,特别是小农户的机械化有重要作用;农户层面专业化水平较高,种养普遍分离,农户种植的作物品种普遍较少,三大谷物在作物种植中占主导地位;农户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收获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一次完成销售的比例高,售粮渠道比较集中。
刘长全王术坤李婷婷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社会化服务非粮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