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天虹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抗炎
  • 3篇抗炎合剂
  • 3篇合剂
  • 2篇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毒性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纤维化
  • 1篇血清纤维化指...

机构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郑天虹
  • 5篇杨兴才
  • 5篇李越华
  • 5篇闫国良
  • 4篇卜建宏
  • 4篇韦红
  • 3篇楼丹飞
  • 1篇沈雁
  • 1篇朱凌云
  • 1篇李淑芳
  • 1篇阎国良
  • 1篇汪海慧
  • 1篇李海涛
  • 1篇李万义
  • 1篇王馨璐
  • 1篇张亚楠
  • 1篇宋宏伟
  • 1篇张树瑛
  • 1篇张亚楠
  • 1篇韦红

传媒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例作为观察组和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胶原蛋白IV(CollagenIV)、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水平差异;分析这些指标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ollagenIV、CollagenⅢ、HA、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CollagenIV、CollagenⅢ、HA、LN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判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纤维化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高价值.
韦红沈雁阎国良楼丹飞王馨璐杨兴才李越华郑天虹李海涛裴凌燕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血清纤维化指标
中药抗炎合剂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抗炎合剂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73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抗炎合剂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炎合剂100mL口服或鼻饲,每12h1次,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肌损伤指标、氧合指数(PO2/FiO2)、肝肾功能、胃肠功能评分。结果73例脓毒症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凝血时间延长,GCS评分下降,心、肺、肝、肾功能损伤。治疗7d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氧合指数、血清抗炎症因子浓度(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内毒素)、血清促炎症因子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MB、B型尿钠肽)、肝功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血肌酐)及胃肠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凝血指标(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抗炎合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感染-炎症-凝血-免疫网络,并对脓毒症患者多个器官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杨兴才韦红郑天虹楼丹飞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
关键词:脓毒症抗炎合剂器官功能不全促炎症细胞因子
活血潜阳方对H型高血压病人血栓前状态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潜阳方对H型高血压病人血栓前状态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型高血压病人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血潜阳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每日1次,口服。活血潜阳组加用活血潜阳方,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两次,早晚各200mL。所有药物疗程共计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前状态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原Ⅲ(AT-Ⅲ)]、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颈动脉内径]。结果活血潜阳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cy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活血潜阳组治疗后Hcy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T-Ⅲ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IB、GMP-140、D-Dimer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活血潜阳组低于对照组(P<0.05);活血潜阳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颈动脉内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潜阳组IMT及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活血潜阳方对血瘀阳亢型H型高血压病人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及其相关血栓前状态及颈动脉硬化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杨兴才韦红郑天虹张亚楠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
关键词: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栓前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活血潜阳方
基于免疫调理的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及其与感染控制及28 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6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抗炎合剂,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指标、血清抗炎症因子浓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ashll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CD4^+、CD4^+/CD8^+、Th1/Th2上调,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增加(P<0.05),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Mashl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CD4^+、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升高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减低优于对照组(P<0.05),28 d死亡率统计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炎合剂可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对感染细菌清除率,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重评分,降低病死率。
杨兴才韦红郑天虹张亚楠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抗炎合剂T淋巴细胞亚群抗炎症因子
抗炎合剂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观察抗炎合剂对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损伤-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7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炎合剂,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VEGF-2、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specific molecule-1, ESM-1),微循环障碍指标动脉血乳酸(lactate, 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cvO2)、舌下微血管的总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 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 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 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icrocirculatory flow index, MFI)。记录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结果 治疗7 d后中药抗炎合剂治疗组sTM[(12.37±5.08)μg/L比(18.77±6.88)μg/L,t=3.448]、VEGF-2[45.6 ng/L(14.3,112.5)比52.4 ng/L(17.2,123.6),Z=4.009]、ESM-1[(15.54±4.09)ng/ml比(17.64±6.79)ng/ml,t=-1.551],Lac [(2.6±1.2)mmol/L比(3.7±1.8)mmol/L,t=2.366]和SOFA[(4.1±1.7)比(6.1±3.2),t=-2.118]低于对照组(P<0.05);ScvO2[(0.719±0.243)比(0.603±0.201),t=-2.773],PVD[(14.8±5.8)mm/mm2比(13.1±5.1)mm/mm2,t=-5.114],PPV[(59.1%±22.5%)比(53.9%±20.6%),t=1.779],MFI[(9.4±4.6)比(7.2±2.2),t=4.339]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TM与PPV为负相关(r=-0.755,P<0.01),ESM-1与PVD、PPV、MFI为负相关(r=-0.877,P<0.01;r=-0.799,P<0.01;r=-0.821,P<0.01);ESM-1与SOFA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 中药抗炎合剂可改善脓毒症患者VEC功能。
杨兴才楼丹飞韦红郑天虹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
关键词:脓毒症抗炎合剂复方(中药)血管内皮细胞微循环障碍
基于张氏热病理论治疗外感热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根据海派中医张氏热病理论制定的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高热证)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清透达邪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刻退热效率、退热时间及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3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即刻退热效率:首次服药后4 h,治疗组中的即刻退热患者为53例(66.70%),对照组为54例(68.40%),两组的即刻退热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退热时间: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2.63±17.52) h,对照组为(19.68±16.54) 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咽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能有效退热,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闫国良朱凌云宋宏伟张树瑛汪海慧李万义郑天虹李淑芳
关键词:外感热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