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导线
  • 1篇电极
  • 1篇电连接
  • 1篇顶面
  • 1篇动脉
  • 1篇端口
  • 1篇心电图特征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分
  • 1篇血管

机构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5篇王冬
  • 4篇杨新
  • 2篇贾邢倩
  • 2篇冯艳
  • 1篇周立英
  • 1篇王凤霞
  • 1篇蔡晓玉
  • 1篇刘永
  • 1篇卢铖
  • 1篇许中兴

传媒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王冬杨新贾邢倩
关键词:心房颤动长RR间期心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呈现右束支传导阻滞15例分析
2017年
回顾性分析15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呈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其中6例术前为A型预激并存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为B型预激掩盖了原本就存在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3例为术中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功能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王冬杨新贾邢倩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术右束支传导阻滞显性预激
一种心电图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电图检查床。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护栏两个,所述床体的前后两侧外壁通过开设的安装槽插接有手托两个,所述床体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外壁通过螺纹孔连接有固定螺...
杨新杨燕王冬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建立
2024年
目的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发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2023年3月1日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CTO合并HFmrEF并行PCI患者共3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律失常病史、病变开通、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 0.890~0.94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此预测模型可提供额外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CTO合并HFmrEF患者PCI后发生短期MACE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医护人员尽早制定对策,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许中兴董翔宇王霆刘永周立英王冬冯艳王凤霞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不良心血管事件
一种心电图固定装置
一种心电图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电连接部件,多个电极限位件以及多个电极;所述固定主体设置有顶面及底面,所述固定主体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顶面及底面;所述电连接部件设置有彼此电连接的电端口及多根导线,多根导线设...
杨新蔡晓玉卢铖王冬冯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