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登革热疫情期间街镇蚊媒防制队伍现状与防控效果,为蚊媒防制队伍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和现场访谈调查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情况,收集2023年广州市某区登革热个案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描述登革热疫情概况、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及物资储备现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蚊媒防控效果,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疫情消杀费用相关因素。结果广州市某区2023年度登革热报告发病率为6.70/10万人,10个街镇聘请6个不同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组建蚊媒防制队伍,每支队伍消杀人员平均为47人,灭蚊药品储备量覆盖管辖面积86.96%。全年累计消杀费用为1214.30万元,平均每个病例消杀费用11.04万元,与人口密度(r=0.683)、蚊媒密度第七天不达标疫点数(r=0.804)呈正相关(均P<0.05);疫情第三、七天的蚊媒监测指标(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指数)均低于第一天(P<0.05)。结论广州市某区各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加强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和消杀费用投入能提高登革热控制效果。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i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确诊患者流行特征及人口学构成差异,为该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供理论经验。方法通过哨点监测的方法调查2010—2016年间,该区121名存在男男同性恋行为的艾滋病确诊患者,分析该人群的人口学构成差异、商业性行为、感染途径和伴发主要性疾病。结果 121名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户籍(χ2=1.93,P=0.59)、年龄(χ2=0.45,P=0.93)、学历(χ2=0.27,P=0.98)、月收入水平(χ2=0.91,P=0.64)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93人(76.86%)存在商业性行为;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传播110例(90.91%),其传播途径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P=0.04);对象的各类性病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3),主要疾病为梅毒(26.63%)、生殖器疱疹(23.08%)、淋病(20.12%)。结论广州市某区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人口学构成较为复杂,广泛存在商业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是导致其感染主要原因,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为其伴发的主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