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 作品数:1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1949年前郭沫若集外现代诗刍议
- 2017年
- 在郭沫若1949年前创作的诸多现代诗中,有大量诗作未被收入郭沫若的自编诗集中。通过分析这些诗歌未收入集内的原因,可以发现郭沫若在编选诗集时的若干选取标准。通过探究这些集外现代诗,可以发现异于郭沫若主流创作风格之外的作品风貌,从而进一步探究郭沫若的文学史形象。此外,将1949年前郭沫若集外现代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究,对完善郭沫若的现代诗作品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周倩刘竺岩
-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新变实景——21世纪乡土文学与影视的现实指向
- 2025年
-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与影视呈现出一种回归、贴近、反哺现实的强烈导向。这一现实指向中包含着三重意蕴,其一是宏观性与实践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进程中,创作者将个人的自觉追求汇入书写时代文学命题的主流,对乡土文明的现代化衍变进行在场性观照,树立国际视野中的中国乡村形象。其二是真实性与建设性,经由现实书写的边界拓展,实现叙事模式与策略的突破,发挥具有还原性与超前性的文学功能,追求贴近土壤的真实记录,同时提出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思考。其三是普泛性与延展性,借助影视、综艺等多媒介路径赋能,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展现乡村变革奋斗史与现代农村新形象,激活田园疗愈城市的精神慰藉效能,在全社会层面引发还乡、寻根的情感共鸣,使“新乡愁”在现代化社会中代际赓续。
- 古世仓周倩
- 关键词:乡村叙事乡土文学
- 新世纪美国沈从文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20年
- 新世纪以来,美国沈从文研究总体呈现多视角、新方向的特征。美国学者主要聚焦于沈从文作品的城乡书写研究、跨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作品研究、作品英译的反思批评与翻译史考察,以及社会变革期的沈从文思想研究。与国内研究相比,这些代表性成果大多具有视角新颖、研究方法独特的特征,因而对国内沈从文研究起到结论与方法上的借鉴作用。
- 刘竺岩周倩
- 关键词:沈从文研究
- 现实主义的回归与开拓--以新时代乡土书写为中心
- 2024年
- 新世纪以来,乡土现实书写面临困境,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后记《寻找超越主义的现实》一度引发学界关于乡土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的争论。乡土书写中“现实”向“现代”的转型,“写实”到“象征”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故事叙述的过度偏重,由此产生失真、浅薄等问题与弊病。进入新时代的乡土写作力求突破这一困境,重构乡土文学与乡村现实之间的有效关系,重振乡土文学介入现实的能动效应。作家通过如盐入水地走近乡村,深入肌理地采风与考察,探知与体认当下真实的中国乡村。他们的创作经由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的融入,乡村日常生活的刻画,贴近真实、贴近自然、贴近土地的书写姿态,使得民间文化资源与现实主义风格互构,赋予乡土写作新生意义与审美特质,开拓乡土书写与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路径。
- 周倩
- 关键词:乡土文学现实主义
- 当代中国乡村新书写——评乔叶小说《宝水》的叙事策略
- 2023年
-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聚焦中国乡村在当下宏大时代背景下的转型历程与发展新变,力求实现自然、真实、包容的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在主体身份设计、观照对象选取、结构布局与节奏把握等方面,采取多种富有新意巧思与个性风格的叙事策略,将个人情感体验实录、乡村日常生活记述与对现代化嬗变的观照统一糅合,描绘贴近现实、着眼当下的“乡村梦”,书写变革时期的新乡村想象,展望传统乡村在新时代下激发的崭新生命力与可能性。
- 周倩
- 关键词:乔叶叙事策略乡村书写
- 博尔赫斯小说《秘密的奇迹》的释梦解读
- 2017年
-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秘密的奇迹》中,主人公赫拉迪克的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双重时间的迷宫,通过运用弗洛伊德《释梦》中的理论方法来解读这些梦境,能够得出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实质,从而探讨这篇小说所要传达的意义与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意识。
- 周倩
- 关键词:弗洛伊德
- 姚斯期待视野的国内研究综述
- 2018年
-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国内以来,即受到了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对姚斯期待视野的研究可分为三方面,即理论探讨、比较研究和具体应用。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姚斯期待视野研究的历程、当前发展状况以及可拓展研究的空间。
- 周倩
- 关键词:姚斯接受美学
- “文学视觉化”现象中的现代化演绎——以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为中心
- 视觉时代的到来使文字陷入被图像替代的危机之中,"文学视觉化"现象的兴起则为现代社会中文学的多元化、大众化发展开辟出新进路。视觉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纠缠与互构,改变了现代人观看与思考的模式,现代化催生了视觉的转型与变革,视觉也...
- 周倩
- 关键词:影视改编
- 儒家诗教观视域下的陈子昂感遇诗被引量:1
- 2018年
- 陈子昂继承了儒家诗教观的传统,标举"兴寄"与"风雅"作为诗文的主要理论指导与功能表现,试图将六朝绮靡文风恢复到具有诗教功能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在这样的文学观的指导下,陈子昂创作了一系列感遇诗,以针对其现实问题,表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 周倩
- 浅析郭沫若集外诗中的两首“狂歌”
- 2017年
- 郭沫若在《女神》时期创作了两首"狂歌"。《我的狂歌》是一篇未完成的作品,也是基于作者一时情绪催动之下产生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均不成熟;《宇宙革命底狂歌》所颂扬的"革命"主题与其同时期诗作的总体风格不相符合。再加上两诗中所使用的意象、词汇、句式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与《女神》中其他的作品均有重复之处,因此这两首诗未被收入。郭沫若在编选诗集时的诗歌理念,即凸显每一篇作品的特性,避免重复,使得集中诗歌风格协调,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诗集。
- 周倩
- 关键词:狂歌《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