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枫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电图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焦
  • 2篇多焦视网膜
  • 2篇多焦视网膜电...
  • 2篇视网膜电图
  • 2篇中心性
  • 2篇中心性浆液性
  • 2篇脉络膜
  • 2篇浆液
  • 2篇浆液性
  • 2篇病变
  • 1篇电图改变
  • 1篇对侧眼
  • 1篇多巴胺D2
  • 1篇多巴胺D2受...
  • 1篇眼后段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董枫
  • 3篇郑海华
  • 2篇郑穗联
  • 2篇李瑾
  • 2篇周翔天
  • 2篇瞿佳
  • 1篇吕帆
  • 1篇陈峰
  • 1篇韩真真
  • 1篇蔡剑秋
  • 1篇任岳萍
  • 1篇陈江帆
  • 1篇闫东升
  • 1篇韩晓晖
  • 1篇徐海铭
  • 1篇杨顺海
  • 1篇徐栩
  • 1篇胡诞宁
  • 1篇安建宏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巴胺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与实验性近视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实验性近视的形成是眼球主动生长和重新塑形的结果。形觉剥夺或镜片诱导时视网膜释放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巩膜生长状态和脉络膜厚度,促进近视发生,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物质。本文就多巴胺在眼部的功能,与实验性近视的关系,及其通过多巴胺 D_2受体对实验性近视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就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褪黑素、乙酰胆碱、全反式维甲酸、成纤维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对实验性近视的作用机制。
董枫周翔天瞿佳
关键词:多巴胺实验性近视
儿童高度近视屈光因素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高度近视眼的各屈光成份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38人73眼儿童高度近视患者分别进行散瞳验光,采集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模拟角膜Simk1、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并作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结果屈光度为-6.0D~24.5D,平均球镜度为(10.23D±3.75)D;Simk1为(44.00±1.48)D,Simk2为(45.45±1.52)D,K值为42.86±9.09,角膜不规则指数CIM为0.73±0.35,角膜形状系数SF为0.27±0.08;前房深度(3.56±0.43)mm,晶体厚度(3.94±0.41)mm,眼轴长度(27.22±2.34)mm;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为1.66±0.15。屈光度与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Simk1、Simk2均无统计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高度近视患者以轴长为主,角膜屈光力与眼轴不匹配时便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儿童高度近视患者SF值小于正视眼,CIM大于正视眼,影响了成像质量,负反馈引起眼后段发育生长加快;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与角膜形状系数、角膜不规则指数的变化不相匹配,打破了眼球正常发育所需的协调性,可能引发了近视的产生。
郑穗联徐栩董枫蔡剑秋徐海铭
关键词:角膜屈光力晶体厚度散瞳验光发育生长正视眼眼后段
多巴胺D2受体和腺苷A2A受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多巴胺D2受体和腺苷A2A受体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已建立的RPE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建立细胞株。取传3—4代生长良好的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的RPE细胞中多巴胺D2受体和腺苷A2A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边形,平均分裂时间为2—3d,细胞内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随着细胞分裂,细胞内的色素颗粒稀释和变少。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两种受体均有表达。结论人RPE细胞有多巴胺D2受体和腺苷A2A受体的分布。
董枫安建宏任岳萍闫东升周翔天吕帆胡诞宁陈江帆瞿佳
关键词:受体多巴胺D2受体腺苷A2A色素上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眼及对侧眼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用多焦视网膜电图 (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 ERG)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患眼及对侧眼视网膜功能。 方法  mf- ERG检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单眼 CSC患者 2 0例 40只眼 ,年龄 31~ 5 3岁 ,平均年龄 41岁 ,男 13例 ,女 7例。CSC患眼视力 0 .2~ 0 .8,对侧眼视力 0 .8~ 1.5。同时设立对照组 2 4例 2 9只正常眼 (视力≥ 1.0 ,无其它眼病 ) ,年龄 30~ 5 4岁 ,平均年龄 37岁。mf- ERG检测选用 6 1个六边形刺激成分 ,提取所刺激部位的一阶反应波形 ,按不同离心度从中央向周边分成 5个环反应波 ,对 N1 、P1 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不仅 CSC患眼 1~ 3环处 P1 ,N1 波的振幅密度较正常眼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P<0 .0 1) ,而且 CSC患眼的对侧眼 1、2环 P1 ,N1 波的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眼低 ,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同时 CSC患眼的对侧眼 1~ 2环处 P1 波振幅密度较患眼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 P<0 .0 1) ,但对侧眼各环 N1 波振幅密度较 CSC患眼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 P>0 .0 5 )。而且 5个环 N1 、P1 波潜伏期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 P>0 .0 5 )。
董枫郑海华李瑾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视功能检查
眼球摘除术72例病因及眶内植入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韩真真郑海华陈峰董枫
关键词:眼球摘除术病因眶内植入物疗效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 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 CSC眼组1~3环a波和b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CSC局部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郑海华董枫李瑾郑穗联韩晓晖杨顺海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科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