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浩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电极
  • 3篇席夫碱
  • 3篇
  • 3篇
  • 2篇吸收光谱
  • 2篇锌电极
  • 2篇缓蚀
  • 2篇碱性锌电极
  • 2篇光谱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极添加剂
  • 1篇电子结构
  • 1篇蓄电池
  • 1篇亚胺

机构

  • 8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 1篇北部湾大学

作者

  • 8篇刘峥
  • 8篇王浩
  • 4篇张淑芬
  • 3篇张淑芬
  • 3篇李海莹
  • 1篇谢思维
  • 1篇吕奕菊
  • 1篇张菁
  • 1篇赵永
  • 1篇云亮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电源技术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缩酮席夫碱阴离子受体的合成、表征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2018年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阴离子对医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工业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阴离子识别技术与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合成了3种1,10-邻菲罗琳-5,6-二酮缩(硝基)苯肼席夫碱阴离子受体(R3-1、R3-2和R3-3),应用比色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受体分子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受体R3-1、R3-2和R3-3均对阴离子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其中R3-3的识别效果最好。分析R3-3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得出R3-3对F-、Ac O-和H2PO4-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6 956(R2=0.985 9)、4 730(R2=0.987 3)和3 754(R2=0.978 7);检出限分别为2.88×10(-6)mol/L(R2=0.991 2)、7.7×10(-6)mol/L(R2=0.995 3)、1.47×10(-5)mol/L(R2=0.992 9)。
刘峥韩佳星王浩魏席张淑芬
关键词:席夫碱阴离子比色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及其在铅碳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以壳聚糖、氧化铅为原料,利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复合炭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比表面仪、拉曼光谱仪等方法对复合炭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碳源的复合炭材料具有非晶态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5~10nm,比表面积高达487.4m2/g,适合作为Pb-C电池负极材料使用;将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或者炭黑材料与析氢抑制剂、黏结剂、膨胀剂等电池添加剂混合成涂膏,分别组装成Pb-C模拟电池,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和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评价Pb-C电池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成的Pb-C电池负极板,比以炭黑为碳源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电阻较小,其循环伏安测试的比电容为162.9F/g,首次放电平台更长,最终容量达到108.72mAh/g,壳聚糖为碳源时比容量为理论比容量的98%,且10000次循环几乎没有衰减。
云亮刘峥刘峥李海莹王浩
关键词:负极材料
炭热原位合成In2O3(Bi2O3)/剑麻纤维基碳复合材料及在铅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炭热原位合成制备了Bi2O3、In2O32种不同的析氢抑制剂/剑麻纤维基碳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N2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晶程度均较好,剑麻纤维基碳材料表面可以观测到大量嵌入到纤维内部的析氢抑制剂微粒,且分布均匀。将制备的碳复合材料与电池辅剂进行混合,制备成铅碳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In2O3/剑麻纤维基碳复合材料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最终容量可达到102.25 mAh/g,循环150次后比容量占最初比容量的79.8%。
陈则胜刘峥艾慧婷吕奕菊王浩何坤欢张淑芬
关键词:剑麻纤维
铅碳电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铅碳电池是一种与传统铅酸蓄电池有区别的新型电池,铅膏中加入活性碳材料使铅碳电池具有更快的充放电速度和更大的比容量。铅碳电池也没有普通阀控式铅酸电池负极硫酸盐化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铅碳电池的研究进展,对铅碳电池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浩王浩李海莹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电极添加剂
第一性原理研究Ni、V、Zr、N、P、S单掺杂及其共掺杂锐钛矿物相TiO_2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被引量:6
2018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Castep(MS 5.5)软件包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下的Predew-Burke-Ernzerhof交换关联泛函和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构建2×2×1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单掺杂Ni、V、Zr、W等金属原子及N、P、S等非金属原子的晶胞模型,对掺杂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Ni、V、Zr、W、P、N、S单掺杂二氧化钛的带隙宽度,除了W元素,其它掺杂元素都使带隙变窄,吸收光谱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在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的作用下,由于共掺杂元素的引入,均使得带隙降低,其中P-V和S-Ni共掺杂的带隙最小,光学性质显示S-Ni共掺杂吸收边带最宽,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最高,理论上S-Ni共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光致阴极保护效果.
刘峥王浩韩佳星张菁张淑芬
关键词: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第一性原理
6种燕尾形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缓蚀机理理论研究
2018年
为了研究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缓蚀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探讨了两类共6种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DFT计算结果表明,前线分子轨道分布主要位于分子核心的苝二酰亚胺骨架上,且苝二酰亚胺骨架上的N原子为分子的反应活性中心。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6种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均能与水溶液中的金属锌表面发生相互作用,N2、P2在两类双子表面活性剂中均表现出有较高的吸附能和较大的扩散系数,吸附能分别为-11315.868kcal/mol、-10785.698kcal/mol,扩散系数分别为2.5、1.32;研究结果同时表明,N2和P2形成的双子表面活剂膜层对腐蚀粒子OH-的阻止效果较好,能够在金属锌表面起到很好的缓蚀效果。
王浩刘峥梁秋群赵永张淑芬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子模拟
席夫碱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选择席夫碱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改善碱性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其耐蚀性能。方法通过电化学分析法,如失重法、塔菲尔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等分析研究三种席夫碱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D1、D2、D3)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在6 mol/L KOH电解液(饱和ZnO)浸泡48 h后,锌片表面的成分和形貌。结果室温下,缓蚀率随席夫碱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大,缓蚀率变化不大。三种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中,D3缓蚀能力最强,缓蚀率最高达95.67%,抑制腐蚀的效果顺序为:D3>D2>D1,属于抑制阳极型缓蚀剂。结论 D1、D2、D3作为碱性锌电极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有效减缓锌电极的腐蚀、变形、钝化及枝晶形成的能力,改善了碱性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D1、D2、D3适合作为碱性锌电池的缓蚀添加剂。
李海莹刘峥王浩谢思维张淑芬
关键词:锌电极缓蚀率电化学性能
芴胺类双席夫碱及其铁盐的制备、表征及吸波性能研究
2018年
以2-氨基芴、乙二醛、对苯二甲醛和4,4’-联苯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3种新型席夫碱,并利用FeCl3制备了相应的铁盐。利用质谱、红外、紫外和荧光分析等手段对席夫碱及其铁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席夫碱及其铁盐的电导率及电磁参数,结果表明,共轭平面性质的席夫碱铁盐具有吸波性能,且电导率较席夫碱本身提高了2~3个数量级。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席夫碱进行结构优化,将优化的数据进行初筛,对可能影响较大的某些量子化学参量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方程结果表明电导率越大、C12—N14的键长越短,则吸波损耗越好。
刘峥王浩王浩邓家炬张淑芬
关键词:铁盐电导率吸波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