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坤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作物
  • 4篇支撑架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3篇倒伏
  • 3篇倒伏性
  • 3篇电机
  • 3篇电机驱动
  • 3篇生长环境
  • 3篇伺服
  • 3篇伺服电机
  • 3篇伺服电机驱动
  • 3篇田间
  • 3篇田间作物
  • 3篇扭矩
  • 3篇扭矩传感器
  • 3篇抗倒
  • 3篇抗倒伏
  • 3篇抗倒伏性
  • 3篇机械臂

机构

  • 9篇北京农业智能...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罗斌
  • 9篇潘大宇
  • 9篇王成
  • 9篇张亚坤
  • 6篇宋鹏
  • 5篇赵春江
  • 5篇周亚男
  • 3篇侯佩臣
  • 3篇陈泉
  • 3篇高权
  • 3篇李爱学
  • 2篇王晓冬
  • 1篇何璐璐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撑架、旋转臂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部且驱动所述旋转臂作上下及旋转运动,所述旋转...
赵春江张亚坤潘大宇王成罗斌周亚男高权陈泉
一种用于测量作物抗倒伏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作物抗倒伏性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上方设置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由伺服电机驱动在水平方向作旋转运动的旋转机械臂;应用该装置,通过调整丝...
罗斌潘大宇张亚坤王成宋鹏王晓冬侯佩臣李爱学路文超
文献传递
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旋转臂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部且驱动所述旋转臂作上下及旋转运动,所述旋转臂上设...
赵春江张亚坤潘大宇王成罗斌周亚男高权陈泉
文献传递
基于分数阶微分算法的大豆冠层氮素含量估测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氮素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作物冠层氮素含量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对于作物营养诊断和长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氮素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同时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作物氮素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动态监测。基于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地获取作物氮素含量是近年来作物组分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当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原始光谱或整数阶微分(一阶、二阶)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氮素含量预测,原始光谱或整数阶微分预处理后的光谱会忽略光谱曲线间的渐变信息,影响氮素含量的预测准确度。与原始光谱和整数阶微分方法相比,分数阶微分算法在背景噪声去除、有效信息提取等方面较有优势。为研究分数阶微分预处理算法在作物氮素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盆栽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获取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四个生育期共256组冠层高光谱及对应的大豆冠层氮素含量(CNC)数据,运用分数阶微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0~2阶微分预处理,微分间隔为0.1,分别采用归一化光谱植被指数N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和大豆冠层氮素含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各阶微分预处理下NDSIα(α代表分数阶微分阶数)与大豆CNC,RSIα与大豆CNC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波段组合——最优波段组合NDSIα(opt)和RSIα(opt),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各阶微分下NDSIα(opt)与CNC,RSIα(opt)与CNC的预测模型,并与常用植被指数(VOGII,MTCI,DCNI,NDRE)建立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分数阶微分算法对大豆作物冠层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1)在0~2阶微分范围内,最优波段组合NDSIα(opt),RSIα(opt)与大豆CNC的相关系数随阶数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0.8阶微分下NDSI0.8(R725,R769)与大豆CNC的�
张亚坤张亚坤罗斌宋鹏潘大宇王成宋鹏
关键词:高光谱数据植被指数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快速检测(英文)被引量:8
2018年
可溶性蛋白是植物生化及抗性生理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准确、无损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抗性作物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光谱具有快速、简单方便、非破坏性的特点,已在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基于光谱技术快速无损的获取作物生理生化信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实现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首先,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er)、二阶导数(2-Der)等7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经对比发现SG预处理方法为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预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随机蛙跳(RF)和遗传算法(GA)对SG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提取。最后,基于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SPA-PLS、RF-PLS和GA-PLS预测模型,发现基于SPA提取的11个特征波长建立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PA-PLS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2p)为0.86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94 mg/g,预测偏差为2.061(RPD)。上述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可行的,可为大豆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抗性大豆品种的筛选提供新的方法。
张亚坤张亚坤罗斌潘大宇宋鹏周亚男潘大宇赵春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连续投影算法
Cu2+胁迫对大豆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植物体摄入过量的重金属Cu^2+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为探讨外施Cu^2+对大豆幼苗的毒害机理,以齐黄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以不同浓度(0、20、200、400μg/g)Cu^2+处理液进行胁迫,研究外源Cu^2+胁迫对大豆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和根茎干鲜质量(地上干鲜质量和地下干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对2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显著,但活性影响方向不一致,显著降低SOD活性,增强POD活性,各Cu^2+处理下SOD活性与同期对照组(15d)相比降低1.90%~19.55%,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组(15d)相比增强31.36%~49.45%;Cu^2+胁迫显著降低大豆幼苗地上干质量、地上鲜质量、地下干质量、地下鲜质量、总鲜质量、总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400μg/g浓度的Cu^2+胁迫分别下降了55.58%、64.79%、60.31%、85.42%、57.46%、74.79%。Cu^2+胁迫引起丙二醛、抗氧化酶和根茎干鲜质量的显著变化,抑制大豆幼苗的正常生长,丙二醛是Cu^2+胁迫的重要表征指标,研究为大豆幼苗的Cu^2+毒害机理提供依据。
张亚坤张亚坤宋鹏王文森潘大宇王成罗斌
关键词:CU^2+胁迫活性氧抗氧化酶生物量大豆
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生物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撑架、旋转臂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部且驱动所述旋转臂作上下及旋转运动,所述旋转...
赵春江张亚坤潘大宇王成罗斌周亚男高权陈泉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测量作物抗倒伏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作物抗倒伏性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上方设置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由伺服电机驱动在水平方向作旋转运动的旋转机械臂;应用该装置,通过调整丝...
罗斌潘大宇张亚坤王成宋鹏王晓冬侯佩臣李爱学路文超
一种作物抗倒伏性的旋转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物抗倒伏性的旋转式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由伺服电机驱动在水平方向作旋转运动的旋转机械臂。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会对作物造成损伤,实现对作物的全自动无损检测。
罗斌潘大宇张亚坤宋鹏侯佩臣李爱学何璐璐王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