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树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脊柱
  • 2篇疗效
  • 2篇翻修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摘除
  • 1篇融合内固定
  • 1篇手术方式
  • 1篇髓核
  • 1篇髓核摘除
  • 1篇髓核摘除术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突出症
  • 1篇椎间盘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4篇吴继功
  • 4篇马树伟
  • 3篇高博
  • 3篇马华松
  • 2篇张乐乐
  • 1篇邵水霖
  • 1篇孙荣智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KP治疗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急性期组(受伤2周以内),23例;B组,亚急性期(受伤2周~2个月)22例。记录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X线椎体前缘、中部高度,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0.5个月。2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Cobb角均显著大于A组,且2组术后Cob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2组术后Cobb角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中部椎体高度小于A组(P<0.05),A、B2组术后椎体前缘、中部椎体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A、B 2组术后椎体前缘、中部椎体高度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查X线发现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1例,椎间盘骨水泥渗漏1例,均无症状,2组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住院时间3~7d,随访时2组均未再出现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亚急性期也可与急性期获得相同的椎体高度恢复及矫正后凸效果。
马树伟吴继功马华松高博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科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的患者176例,均行SSEP监测,其中134例同时应用TCeMEP监测。分别统计单独SSEP、单独TCeMEP及TCeMEP联合SSEP监测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单独SSEP成功监测162例(92.0%),TCeMEP成功监测109例(81.3%)。134例应用TCeMEP联合SSEP监测患者,有124例(92.5%)采用任意一种监测方式成功监测。162例成功监测的患者中共有14例报警,报警率为8.6%(14/162)。最终残留神经损伤患者3例,占1.9%(3/162)。统计单独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8.7%,单独TcMEP组为90.9%和98.0%,而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为最高100%,特异性为98.2%。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85.7%和100%,高于单独SSEP组(80.0%和98.0%)及单独TcMEP组(83.3%和99.0%)。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手术操作复杂,联合TcMEP及SSEP监测较单一监测能更早地发现神经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我们建议对于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患者应常规应用TcMEP及SSEP进行联合监测。
张乐乐马华松吴继功高博王加旭马树伟孙荣智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脊柱侧凸翻修术
先天性脊柱畸形翻修手术的原因、方法及临床疗效
吴继功马华松张乐乐高博邵水霖李海俠王家旭马树伟
三种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腰4/5单一节段退变的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6例(A组),融合内固定术32例(B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组24例(C组),随访时间2~3年,平均2.4年。应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OM)及头、尾侧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价术后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他二组(P<0.05),A组以上两个指标显著低于融合固定组(P<0.05)。三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动态固定组、融合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组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手术节段ROMC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A组、B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临近节段ROMA组、B组、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B组ROM较术前升高(P<0.05),C组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开放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开窗髓核摘除术优于其他两种术式。融合固定和Dynesys在撑开病变椎间隙方面效果肯定。开窗髓核摘除、Dynesys都可以保留一部分病变节段活动度,但后者可在保留病变节段活动和维持稳定间达到更好的平衡,有效的防止病变节段继续退变。
马树伟吴继功
关键词:腰椎融合内固定髓核摘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