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琳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通路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脓毒症小鼠
  • 2篇NOTCH信...
  • 2篇NOTCH信...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肥大
  • 1篇心肌肥厚
  • 1篇心肌炎
  • 1篇心脏纤维化
  • 1篇心脏重塑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5篇江苏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夏琳
  • 4篇苏兆亮
  • 4篇阴晴
  • 4篇熊御云
  • 3篇朱丽华
  • 2篇刘芳
  • 2篇许化溪
  • 1篇徐静
  • 1篇陈蓉
  • 1篇吴亮
  • 1篇蔡华忠
  • 1篇张慧
  • 1篇陈盛霞
  • 1篇朱波
  • 1篇张倩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L-22调控EAM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IL-2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发展后期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重组质粒pET28a-IL-22转化和鉴定生成包涵体后,通过变性、复性和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免疫荧光、qRT-PCR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3及其磷酸化的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脏纤维化的程度;qRT-PCR检测心脏组织中CollagenⅠ/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过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得到IL-22可溶性蛋白。IL-22降低CollagenⅠ和α-SMA的表达,下调CollagenⅠ/ⅢmRNA的水平。IL-22抑制TGF-β水平及Smad3信号分子的活化。IL-22可以缓解EAM小鼠晚期心脏纤维化进程。结论:IL-22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的TGF-β下游Smad3信号途径缓解EAM小鼠心脏纤维化。
陈嘉陈蓉曹毓文夏琳刘芳苏兆亮
关键词:IL-22纤维母细胞心脏纤维化
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及其代谢产物腺苷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胞外三磷酸腺苷(ATP)作为细胞外信使,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与炎症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分子。胞外ATP一方面通过活化以嘌呤能2X受体7(P2X7R)为代表的ATP受体引起下游NLRP3炎性体的组装,促进炎症的进展;另一方面,胞外ATP通过细胞表面CD39和CD73代谢为腺苷并通过腺苷受体(P1型嘌呤能受体)发挥抗炎作用。这些嘌呤能受体在大多数细胞上都有分布,不同的亚型与ATP及腺苷的亲和力具有差异性。损伤、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均会引起细胞释放核苷酸,近年的研究表明胞外ATP及其代谢物腺苷作为内源性组织衍生信号分子通过嘌呤能代谢通路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组织微环境中ATP及腺苷浓度能够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与消退,这对于探索炎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总结了CD39/CD73协同调控机体胞外ATP与腺苷浓度的平衡,通过P2受体与P1受体信号通路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发挥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汪驰阴晴苏兆亮夏琳
关键词:腺苷CD73
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炎性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2020年
目的探讨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炎性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总计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DIDS低剂量组和DIDS高剂量,每组13只。预处理3 d,其中DIDS低剂量组、DIDS高剂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7、14 mg/kg的DIDS,空白对照组、LPS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第3天预处理完成2 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其余三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在模型创建成功后,每组10只小鼠进行48 h生存状况观察,计算存活率。另外每组3只小鼠于4 h后处死,取心脏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包括Notch1~4、Dll1、Jag1)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DIDS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TNF-α、IL-1β和IL-6的mRNA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S组比较,DIDS高剂量组TNF-α、IL-1β和IL-6的mRN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S组比较,DIDS高剂量组Notch信号相关基因Notch1、Notch3、Dll 1及Jag 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Dll 1和Jag 1相关分子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DS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的心肌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王艳夏琳蔡华忠熊御云
关键词:炎性反应脓毒症NOTCH信号通路
不同给药途径下葛根素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小鼠机械痛阈及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不同给药方式下葛根素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小鼠机械痛阈及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建模无治疗组(SNI组)、模型鼠腹腔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置管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正常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正常鼠鞘内注射葛根素组。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小鼠患侧足部机械痛阈,计算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50%MWT);分别收集CON组、SNI组建模7 d、给予葛根素或生理盐水处理7 d的其余组小鼠L~L节段的患侧脊髓背角,采用RT-qPCR检测其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鼠50%MWT在腹腔注射葛根素前后无明显变化,在鞘内注射及鞘内置管给药后较给药前明显上升(均P<0.05);模型鼠患侧脊髓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在建模后明显上升(均P<0.05),鞘内注射葛根素7 d较给药前进一步上升(均P<0.05),鞘内置管注射葛根素7 d较给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外周腹腔注射葛根素对SNI小鼠机械痛阈无明显作用,反复鞘内注射有致无菌性炎症风险,鞘内置管方式是发挥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作用的有效途径。
张倩徐静陆培春夏琳孙彩霞
关键词:葛根素鞘内注射鞘内置管
积雪草酸预处理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预处理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各6只。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每天分别以AA 10、30 mg/kg灌胃预处理,空白对照组、LPS组每天以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第3天灌胃2 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其余三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各组于第3天腹腔注射4 h后,采用二乙酰肟比色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4、Dll4、Jag2)表达。结果LPS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血清BUN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血清BUN水平均低于LPS组(P均<0.05)。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正常;LPS组表现为肾小管坏死,内皮细胞肿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病理损伤较LPS组明显减轻。LPS组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均低于LPS组(P均<0.05)。LPS组Notch信号相关基因Notch1、Notch2、Notch3、Notch4、Dll4及Jag2 mRNA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Notch1、Notch2、Notch3、Notch4、Dll4及Jag2 mRNA表达均高于LPS组(P均<0.05)。结论 AA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朱丽华熊御云夏琳芮棵阴晴
关键词:积雪草酸NOTCH信号通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B10细胞减缓病毒性心肌炎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肌炎后B10细胞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为预防心肌炎诱导的心肌肥大探寻潜在的治疗策略。方法:体内实验选取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检测心脏肥大相关指标,检测心肌炎小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量,流式分析对照组小鼠以及心肌炎小鼠心脏中B10细胞的改变。氯沙坦灌胃心肌炎小鼠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炎症程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检测心肌肥大,流式分析心脏中B10细胞改变情况。体外分别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IL-10处理新生小鼠心肌细胞,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B10细胞、血管紧张素Ⅱ+B10细胞+IL-10受体中和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B细胞处理心肌细胞,Annexin-V/PI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TNT蛋白水平。分别用氧化型HMGB1、还原型HMGB1和二硫键型HMGB1处理心肌细胞,检测C-TNT蛋白表达。结果:柯萨奇病毒B3感染引起小鼠心脏肥大,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高表达,B10细胞一过性增多。氯沙坦处理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致B10细胞扩增,B10细胞通过产生IL-10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应激性心肌细胞HMGB1的产生,从而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减轻心肌肥大。结论:B10细胞缓解心肌炎诱导的心肌肥厚,在心肌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士清陈嘉夏琳夏琳苏兆亮刘芳
关键词:心脏重塑心肌肥大IL-10HMGB1
建立ERIC-PCR技术快速分析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ERIC-PCR技术)用于分析亚胺培南耐药和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为判断医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3-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痰液中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80株,其中包含5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菌株。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菌株ERIC序列,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不同耐药性菌株电泳条带以判断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6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有24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20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仅有3株。结论该院ICU来源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较少,提示该菌株可能发生了医院内感染。ERIC-PCR技术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适合于在各级医院中推广。
陈浩宁王茹冰史厚珍狄逸凡熊御云夏琳朱丽华张慧Dinsh Kumar K吴亮阴晴陈盛霞许化溪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在肺炎病原感染谱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并评估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肺炎患者病原感染谱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镇江地区肺炎患者致病微生物的分布。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56例肺炎患者的BALF标本。对同一份样本分别进行mNGS检测和传统微生物培养,统计其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56例标本中,mNGS结果阳性为45例,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和病毒,其中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病毒主要为巨细胞病毒。传统微生物培养阳性为21例,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与mNGS结果一致。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比,mNGS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在混合菌感染时,mNGS比传统微生物培养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BALF标本,mNGS对细菌与真菌的检出结果与传统培养法较一致,同时还能检出病毒及支原体,为镇江地区提供了常见的肺炎病原感染谱,有利于临床在肺炎病原诊断前做出经验性治疗。
朱丽华朱波芮棵熊御云夏琳阴晴
关键词:肺炎肺泡灌洗液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被引量:5
2021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染色质中的一种非组蛋白,在机体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不同亚细胞定位的HMGB1发挥不同的功能。一方面,HMGB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介导免疫逃逸与免疫耐受;另一方面,HMGB1能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节抑癌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侵袭与转移,提高抗肿瘤治疗功效,从而实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MGB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HMGB1的功能将为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启示,本文主要围绕HMGB1在肿瘤发展中的双重作用进行综述。
陈玥琪苏兆亮夏琳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