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小花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公众
  • 4篇公众参与
  • 4篇法典
  • 4篇法律
  • 3篇生态
  • 3篇自然与人
  • 3篇环境法
  • 3篇环境法典
  • 2篇低碳
  • 2篇低碳发展
  • 2篇遗迹
  • 2篇生态保护
  • 2篇诉讼
  • 2篇自然遗迹
  • 2篇污染
  • 2篇乡村
  • 2篇绿色低碳
  • 2篇绿色低碳发展
  • 2篇绿色消费
  • 2篇公益诉讼

机构

  • 17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岳小花
  • 1篇刘洪岩

传媒

  • 2篇河北法学
  • 2篇紫光阁
  • 2篇旗帜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人大
  • 1篇环境经济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青年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菲律宾的环境立法、法典化及其借鉴意义
菲律宾自然资源丰富,并曾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问题;政治上历经几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菲律宾环境立法数量庞大,立法形式上既有《环境法典》、《水法典》、《渔业法典》等法典化文件,也有普通法律文件;内容上涵盖了自然资源...
岳小花
关键词:法典化环境法典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被引量:2
2021年
实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立足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全面提供法治保障。建议适时出台《青藏高原保护法》,完善相关立法中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条款;健全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监管以及综合性审批许可机制;加强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探索区城性集中管辖的审判模式,并加强司法协作与联动;推动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守法、用法和护法,不断探索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岳小花
关键词:环境监管司法协作环境公益诉讼
农村法律服务的信息化创新被引量:1
2018年
基层法律顾问通过在村(居)中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能够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其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从而助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构,更好地服务和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刘洪岩岳小花
关键词:法律服务
推进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执法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正处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严格行政执法是打击和遏制环境污染的关键一环。具体到环境执法领域,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是遏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必然要求;社会组织和公众行使对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权,可以有效纠正环境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不作为等行政违法行为。
岳小花
关键词:环境执法公众参与社会组织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
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区域性生态保护立法的体系化路径被引量:11
2022年
实现立法的体系化,区域性生态保护法首先应将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正义、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构建统一的区域生态保护秩序为价值依循,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追求;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遵循生态规律以及系统保护、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将保护目标与规划制度、区域生态保护监管体制与协调机制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作为基本制度遵循;将整合完善内部法律规范体系、衔接协调外部法律规范体系作为规范依循。环境法典规定区域性生态保护条款对于区域性生态保护立法体系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区域性生态保护条款置于各编后部位置;重点在自然生态保护编中分流域、高原区域、海域岸线三种区域类型,并处理好与自然生态要素保护的界分。
岳小花
关键词:环境法典体系化生态区域
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助力野生动物保护
2021年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全社会动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但其生存空间未见拓展和延伸。由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压缩,野生动物与周边社区群众之间偶有冲突发生。
岳小花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种群数量保护区
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青年参与机制研究
2017年
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青年参与不仅指青年在生产、生活及参与相关公共事务治理过程时秉持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还包括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向公共管理者发表自身观点、表达自身意愿及要求,以此影响绿色低碳相关立法及决策过程,以及监督绿色低碳相关的行为等活动,主要包括参与国内绿色低碳相关立法及决策制定和国际谈判及交流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教育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以及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等内容。为更好地推进青年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政府需要从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少年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教育,以及扶持青年绿色低碳相关组织等方面进行努力。
岳小花
关键词:绿色低碳发展青年参与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法典中的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立法缘由和文本安排
2024年
环境法体系从保护遗迹及其所处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自然与人文遗迹进行保护,但当前存在保护力度偏弱、规范性不足以及专门性立法缺失等问题。在生态环境法典中对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进行全面规定,契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系统治理与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反映了生态环境相关立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趋势。建议将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相关规定放置于自然生态保护编中的区域生态保护部分,并对二者进行统一规定;将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纳入“生态环境”的概念范围,明确其内涵与外延;规定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法典与相关单行法的衔接协调。
岳小花
关键词:法典自然遗迹遗产
中国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立法的现状、反思与完善路径被引量:11
2020年
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人文遗迹”与“自然与文化遗产”、“文物”以及“自然与文化景观”等在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我国现行环境法、文物与遗产保护法体系中的相关规范虽然数量庞大,但在体系化、调整范围、保护理念与功能定位、内容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正在制定中的《国家公园法》对于调整和规范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有积极意义,但存在诸多客观局限。建议我国将来除完善现行立法外,整合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的基本价值理念,适时出台专门性立法,明确将保护优先、科学保护、预防原则、公众参与作为基本原则,并规定调查登记和监测、经营与收益权分配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
岳小花
关键词:自然遗迹
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立法保障——兼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被引量:3
2018年
当前我国急需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立法保障。与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相关的现行立法存在体系化不足、相关规范性文件更新不及时、效力较低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审稿)有关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规范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审稿)中相关规定,形式上设专章规定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内容方面重点规定土壤环境信息与数据共享、重点污染单位信息公开、公众监督与参与、公益诉讼与法律援助机制;并从提高立法效力层级、加强立法体系的内部协调以及增强内容可操作性等方面完善现行相关立法。
岳小花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法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法律保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