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鑫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临床表现及256层iCT对其诊断价值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临床表现及256层iCT对该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临床怀疑SMA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iCT全腹部CTA检查,在Portal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s,C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方法进行影像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80例怀疑SMA病变患者最终临床诊断为SMA病变65例,其中SMA缺血性病变患者44例(SMA管腔主干低密度充盈缺损血栓性栓塞25例,SMA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19例);SMA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MAD)患者19例(孤立性SMAD 2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SMAD 17例);SMA及其分支、部分肠管扭转呈漩涡状改变患者2例。所有SMA急性栓塞患者突发腹痛(25/25,100%),腹痛恶心呕吐(14/25,56%),肠鸣音活跃(16/25,64%),持续疼痛伴腹胀(19/25,76%),腹壁压痛、反跳痛(11/25,44%),腹泻伴有便血(8/25,32%)。SMAD症状复杂多样,突发腹痛(19/19,100%),持续性疼痛(14/19,73.7%),进行性加重(11/19,57.9%)。SMA及部分肠管扭转主要表现为:1)脐周持续性疼痛伴呕吐、腹胀;2)背部疼痛,进行性腹胀加重。256层iCT对SMA病变诊断敏感度92.31%,特异度80%,诊断准确率90%。结论SMA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256层iCT及相应后处理技术可从多角度、多方位清晰显示SMA病变,确定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依据。
- 王科鑫陈月芹魏君臣王培洁张庆鑫姜鑫
- 关键词:血管成像
- 《请您诊断》病例125答案:梨状肌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2017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无力5个月,加重伴不全瘫2个月。查体:左侧腰部、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被动活动时左下肢疼痛明显加重,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后及出院后一个月时均行头、胸和全腹CT增强检查,未见明显肿块影。
- 王唯伟时克伟徐景景刘慧君张庆鑫王飞云
- 关键词:梨状肌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