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云
-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大众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 2011年
-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亦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 何爱云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
- 新时期廉政教育研究
- 廉政教育是以促进廉洁从政为目的的多形式感化、教化活动。它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提高受教育者的廉政认知水平,使得受教育者树立廉洁信念、形成廉洁情感、培养廉洁意志、提高廉洁认识、养成廉洁习惯。廉政教育是我国惩防体系中的...
- 何爱云
- 关键词:廉政廉政教育
- 大众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 2011年
-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和其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其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 何爱云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
- 大众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被引量:2
- 2011年
-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必须从大众文化控制权的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形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 何爱云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综述
- 2013年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业界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其内涵及其作用影响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 何爱云
-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源头与提升路径探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来源于哪里?共同的思想基础、科学的组织体系、广泛的社会认同是关键所在。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组织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上作出突破,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何爱云
-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机关党建在机关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机关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机关单位的政治生态。其在机关政治生态建设中,有着修复党群关系、规范政治权力运行、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形成良好的从政环境等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发挥机关党组织思想教育优势、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抓好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在机关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从而形成干事创业的机关从政环境。
- 何爱云
- 关键词:机关党建政治生态
- 公共服务体系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
- 2014年
- 文章阐述了培育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合理角色定位,探讨了实现路径。要推进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增强能动性;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治理边界。
- 何爱云胡爱敏
-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角色定位
- 新时代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及其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服务于人民的福祉为逻辑出发点,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发展,可以为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强力的保障。文章以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新时代实践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及其路径,以期指导实践。
- 何爱云
-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现实逻辑与构建路径被引量:2
- 2021年
- 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建立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激发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需要通过建立铸魂赋能机制、担当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及关爱激励机制来激励干部。
- 何爱云
- 关键词: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