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海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随笔
  • 8篇文化批评
  • 3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批评家
  • 2篇文学
  • 2篇后现代
  • 1篇德里达
  • 1篇颠覆
  • 1篇颠覆性
  • 1篇新批评
  • 1篇学派
  • 1篇译诗
  • 1篇忧郁
  • 1篇知人
  • 1篇知人论世
  • 1篇中国古代散文
  • 1篇人论
  • 1篇人文

机构

  • 12篇辽宁省作家协...
  • 6篇文学院
  • 1篇渤海大学

作者

  • 13篇高海涛
  • 1篇林喦

传媒

  • 9篇艺术广角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翠苑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之盾的光芒与力量——关于《张学良人格图谱》
2010年
读王充闾先生的这部散文新作,掩卷后的最大感想是作者与所写对象之间的相称性。由这样权威的作家来写这样权威的历史人物,可谓正得其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冥冥中的文化选择。美籍俄裔诗人布罗茨基,曾写过一匹夜色中的“黑马”,说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实际上,历史事件及其过程,历史人物及其命运,也都像这样的“黑马”,总是在寻找和等待与之相称的题材驾驭者。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选择人格历史人物布罗茨基
哈洛德·布鲁姆:重评浪漫主义——文化批评随笔之二
2010年
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我针对理论批评的现状,提出了一个问题:何处寻找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为了进一步思考和阐释这个问题,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西马”的资料,其中包括并不严格属于“西马”的美国批评家,如哈洛德·布鲁姆。布鲁姆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评价是为人瞩目的,特别是对雪莱传统的捍卫,以及对福楼拜笔下的典型形象包法利夫人的重新解析,足可令人击节称赏。
高海涛
关键词:浪漫主义布鲁姆文化批评随笔马克思主义包法利夫人
纳博科夫:作为诗人的小说家——兼论《洛丽塔》与《红楼梦》之比较
2017年
纳博科夫的小说叙事总是暗含玄机,他善于制作带有经典意象的谜语和意味深长的文字游戏,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荡漾着诗意盎然的艺术激情。本文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既可以根据其叙事策略的创新性来梳理,也可借助其文本中的"诗与抒情的声音"来辨识。诗学的维度和视角,不仅是描述纳博科夫作品叙事精神、审美气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探讨其作品所蕴含的形而上品格以及彼岸性的基本依据之一。特别是作者从"传诗"的角度,通过对《洛丽塔》与《红楼梦》从叙事文本到作者身世的平行比较,对纳博科夫小说中可能包含的东方元素或中国元素进行的探索,不乏原创性和启示力。
高海涛
寻找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文化批评随笔之一
2010年
近年来,或者更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有关文学批评存在危机的话语就没有停息过。先是“批评的缺席”,后是“批评的失语”,既像是发自内部的自我反思,也像是来自外部的攒眉千度。一句话,批评及其不满,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特殊语境和现象。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随笔文学批评自我反思
让“忧郁的热带”照亮“南国闲愁”——文化批评随笔之三
2010年
在遥远的南方,忧郁的太阳正在驶过,就像瓦尔特·惠特曼漫步于海岸,他在歌唱,歌唱他的世界,过去和未来的世界,死亡和白昼。他唱着:没有什么远在天边,也没有什么近在眼前,他的胡须是火,他的曲调是跳跃的火焰。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批评忧郁随笔闲愁热带惠特曼
语言的起源与人文精神——文化批评随笔之四
2010年
对德里达而言,广义的写作既是一切文化活动的源泉,同时又被文化所压制,写作是被贬黜的王子,因为它具有颠覆性品格。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批评人文精神随笔文化活动德里达颠覆性
浮士德精神的美学建构——评牟心海著《王向峰的美学世界》
2012年
《王向峰的美学世界》是一本大书,全书凡九编四十九章,近三十万字,是对向峰先生多部美学著作的最系统也最用心的梳理和评述,其中不乏知人论世的抉发,独出机杼的阐析,其重新嵌合、重新建构之功,就如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一些书的故事和阅读者自己的故事已经奇妙地融会在一起。《王向峰的美学世界》,仅看那体系丰瞻、林林总总的目录,
高海涛
关键词:美学建构浮士德精神《寒冬夜行人》美学著作知人论世
价值重估:一个在野的传统——文化批评随笔之五
2011年
在上个世纪,哈罗德·布鲁姆和弗瑞德里克·杰姆逊是最后进入我阅读视野的美国批评家。我浏览了他们的大部分著作,一半是英语,一半是汉译。比较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杰姆逊显得更现实也更宏阔,而执着于弗洛伊德方法的布鲁姆则似乎更细腻也更深远,他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文学史和西方文学经典,最大的贡献是诗学理论。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批评价值重估西方文学史随笔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
耶鲁的大学才子们——文化批评随笔之六
2011年
解构思想"抵达"美国可谓正当其时,它很快吸引了深居耶鲁和其它大学的才子们。这些批评家显然已经对新批评的清规戒律感到厌倦,而解构思想则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诱人的前景。这使我想起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作者卢卡奇,他说过:"真正的影响永远是在一种潜在的解放。"
高海涛
关键词:文化批评才子《历史与阶级意识》随笔新批评卢卡奇
老师与克里米亚
2017年
春节前整理书架。一本薄薄的英文诗集掉出来,放上去,又掉出来,拾起,是淡红色封面的《莫斯科笔记》(The Moscow Notebooks),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斯塔姆的诗集,英国血斧王1991版。第68页,一首诗的标题:"Old Crimea",直译过来:"老克里米亚"。我喜欢这样的句式——老克里米亚,听起来就像老托尔斯泰、老福克纳、老海明威、老人与海,显得厚重而亲切。当然那片土地本身是古老的,因为连古希腊人都知道那里,他们称之为陶里斯。
高海涛
关键词:克里米亚托尔斯泰MOSCOW契诃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