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乙醇注射
  • 2篇治疗中晚期肝...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肝癌
  • 2篇注射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肝癌
  • 2篇无水乙醇
  • 2篇无水乙醇注射
  • 1篇胆囊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患...
  • 1篇栓塞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陈刚
  • 3篇邱少敏
  • 2篇朱西琪
  • 2篇李宏波
  • 1篇曾勇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须加强预防及治疗。
陈刚邱少敏
关键词:肝功能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29例临床观察
2008年
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31.03%(9/29);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20.68%(6/29);B组总有效率为22.58%(7/ 31),AFP异常率为41.93%(13/3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AF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且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陈刚朱西琪邱少敏
关键词:肝肿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陈刚朱西琪李宏波邱少敏
关键词: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肝细胞性肝癌
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改变的超声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时胆囊形态改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胆囊在急性期和治愈期进行了超声观察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本组98例,胆囊壁有改变者95例,占总数的96.94%。声像图以胆囊变化为主,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腔缩小,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胆囊恢复正常或透声性明显好转。结论:胆囊壁改变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一种肝外表现,超声观察胆囊壁改变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李宏波曾勇陈刚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改变B型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