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抗抗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灌注
  • 2篇视网膜损伤
  • 2篇缺血
  • 2篇膜损伤
  • 2篇肠缺血
  • 1篇胆碱
  • 1篇眼外科
  • 1篇眼外科手术
  • 1篇眼心反射
  • 1篇依托咪酯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异丙酚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缺血
  • 1篇肢体缺血后处...

机构

  • 3篇天津市眼科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顾恩华
  • 4篇张抗抗
  • 3篇赵娟
  • 1篇王淑珍
  • 1篇卢军杰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是否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视网膜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依托咪酯组(E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I组夹闭SMA1h,再灌注2h,下腔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ml.kg-1.h-1;E组则输注依托咪酯0.2mg·kg-1.h-1。静脉采血2ml,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剥离视网膜,测定其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小肠和视网膜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C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组比较,E组SOD活性的增高和MDA含量与Cr水平降低(P<0.05)。病理观察:与S组比较,I组肠上皮下间隙扩张,黏膜上皮层与固有层中度分离,中性粒细胞增多,部分绒毛顶端破损。视网膜内层明显水肿,神经节细胞分散,排列不规则;外核层分解、破坏。E组小肠组织结构轻度改变,部分绒毛顶端破损。视网膜内层水肿明显减轻,末梢小血管开放,细胞排列较规则。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视网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赵娟顾恩华张抗抗
关键词:依托咪酯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和肢体缺血后处理及其联合瑞芬太尼后处理的干预效果被引量:4
2009年
临床上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出血性或创伤性休克以及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LIR时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常导致远隔器官损伤如心、肺、脑、肝、肾等。
卢军杰顾恩华张抗抗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干预效果瑞芬太尼骨筋膜室综合征视网膜
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视网膜损伤的影响
2010年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可诱发视网膜损伤.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心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对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视网膜损伤的影响.
赵娟顾恩华张抗抗
关键词:小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颈部迷走神经阻滞预防眼心反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眼眶手术前颈部迷走神经阻滞方法对术中眼心反射(OCR)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右侧眼眶壁骨折修复术患者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全身麻醉前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阻滞,Ⅰ组用1%盐酸利多卡因,Ⅱ组用0.9%生理盐水;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阻滞前(T0)、神经阻滞3 min(T1)、5 min(T2)、10 min(T3)、1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Sp02等变化;术中压迫眼球或牵拉眼肌时MAP、心率的变化及阿托品的使用;术后不良反应,阻滞前后血中乙酰胆碱的改变.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结果 Ⅰ组阻滞后3~120 min与阻滞前心率(73±16)比较,明显增快,分别为80±14、98±12、100±13及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6,P=0.000);术中OCR的发生例数Ⅰ组(4/20)明显少于Ⅱ组(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4);OCR的发生程度级别,Ⅰ组发生严重(Ⅱ或Ⅲ级)OCR的例数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阿托品的使用例数Ⅰ组(1/20)也明显少于Ⅱ组(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P=0.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P=0.001).Ⅰ组患者血中乙酰胆碱含量,阻滞后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P=0.003).结论 眼眶手术前实施颈部迷走神经阻滞可加快患者心率,降低术中OCR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减少术中阿托品使用,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王淑珍顾恩华张抗抗赵娟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迷走神经神经传导阻滞乙酰胆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