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涛

作品数:91 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手术
  • 23篇心脏
  • 21篇外科
  • 19篇体外循环
  • 19篇外循环
  • 13篇动脉
  • 10篇心肌
  • 10篇肿瘤
  • 10篇外科治疗
  • 9篇外科手术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动脉旁路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旁路移植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旁路移植术

机构

  • 8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解放军306...
  • 1篇北京中盾安全...

作者

  • 91篇张涛
  • 36篇高长青
  • 25篇王加利
  • 24篇梁朝阳
  • 24篇李佳春
  • 21篇周乃康
  • 20篇马兰
  • 16篇柳曦
  • 15篇李伯君
  • 14篇肖苍松
  • 14篇马永富
  • 13篇骆荩
  • 13篇郭俊唐
  • 11篇田晓东
  • 10篇姜胜利
  • 10篇刘阳
  • 10篇崔彦
  • 9篇李力兵
  • 9篇吴扬
  • 8篇陈婷婷

传媒

  • 13篇中国体外循环...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人民军医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病人行OPCAB与CCABG的早期结果对比
2009年
目的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210例,CCABG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P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PC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肖苍松高长青吴扬李伯君王刚姜胜利杨明叶卫华刘国鹏骊晓辉李佳春王加利张涛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糖尿病
康斯特保护液对中低温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St.Thom asⅡ停搏液在中低温缺血期对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大鼠分为HTK液组和St.Thom asⅡ液组,利用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注装置,对比HTK液及St.Thom asⅡ液对于离体鼠心在15℃停跳2 h后血流动力学、心肌酶漏出量及心肌含水量的不同。结果两组大鼠离体心脏在复灌后30 m in和60 m in时心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肌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灌后5 m in、10 m in、15 m in、20 m in及30 m in时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St.Thom asⅡ液相比,HTK液对中低温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无明显不同。
张涛高长青李佳春李力兵
关键词:HTK液心肌保护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9年10月选择的78例实施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VATS组(39例)和开胸组(39例),VATS组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治疗,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量、清扫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胸液总量及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因胸腔粘连显露操作困难切口延长至11 cm 4例,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开胸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4±6.4)min、(37.3±6.7)min、(98.4±20.2)min、(6.3±1.5)d、(11.5±2.1)d、(17.6±3.8)d;VATS组分别为(10.2±5.3)min、(20.7±6.2)min、(73.2±9.4)min、(3.4±1.8)d、(6.8±1.9)d、(10.6±2.5)d(t=4.27、6.23、5.92、2.364、3.28、3.341,均P〈0.05);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人均阵痛次数、术后输血量、住院费用分别为(235.6±65.8)ml、(792.4±246.5)ml、(2.78±1.27)次、(378.3±68.5)ml、(2.8±0.5)万元,VATS组分别为(152.6±63.4)ml、(413.5±136.9)ml、(1.41±0.81)次、(121.3±60.0)ml、(3.4±0.6)万元(t=3.264、2.643、6.12、12.392、3.014,均P〈0.05)。开胸组术后2个月疼痛7例,术后上肢运动障碍5例,VATS组无异常。VATS组术后并发症6例,占15.38%,开胸组术后并发症14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术式优点在于胸壁创伤小,胸廓稳固性好,心肺功能影响小,手术安全、可靠,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
柳曦周乃康张涛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
93例胸腺瘤按WHO组织分型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WHO胸腺瘤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按新的WHO胸腺瘤组织分型标准对我科手术治疗的93例胸腺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病例的组织分型、Masaoka分期及预后。结果93例胸腺瘤中,WHO组织分型的A、AB、B1、B2、B3、C型分别有6例(6.45%)、28例(30.11%)、15例(16.13%)、22例(23.66%)、9例(9.68%)、8例(8.60%);复合型5例(5.38%)。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45、23、14、9、2例。组织分型与分期有较高的相关性。随访病例中有6例复发,B2及以上分型占5例。结论WHO胸腺瘤组织分型方案能较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田晓东张竞梁朝阳柳曦张涛郭俊唐刘慧峰周乃康
关键词:胸腺瘤预后
纵隔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78岁,平均38.9岁。6例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术前未能获得准确诊断。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标本均经病理证实,5例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结论本病一经诊断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尽可能彻底切除以防止复发。
张涛周乃康初向阳梁朝阳郭俊唐
关键词:血管瘤淋巴管瘤外科手术
模拟微重力对HaCaT细胞创伤修复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角质细胞(HaCaT细胞)创伤修复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CCS系统进行模拟微重力细胞培养实验,将HaCaT细胞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SMG)组和正常重力对照(NG)组,培养32、36和42 h后分别收集细胞,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2组培养42 h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MG组HaCaT细胞培养32、36 h HSP70 mRNA表达量,培养32、36和42 h MMP-9 mRNA及培养36 h 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NG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HaCaT细胞经微重力培养32、36和42 h后HSP70和MMP-9蛋白表达趋势与相应蛋白mRNA表达一致,而Caspase-3蛋白表达趋势与相应mRNA表达存在一定差异。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培养42 h后的HaCaT细胞出现皱缩表现,线粒体嵴出现断裂,结构模糊,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HaCaT细胞HSP70、MMP-9及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
林晶晶孙培鸣张涛徐冰心段育忠周金莲杨鹤鸣李成林崔彦
关键词:失重模拟HACAT细胞热休克蛋白70基质金属蛋白酶-9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5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整切除55例,部分切除1例,探查活检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源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张涛周乃康梁朝阳柳曦王波
关键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科治疗
负平衡超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使用负平衡超滤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作用。方法110例行ECC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三组:无超滤组(C组,10例)、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ltrafiltration,CUF)组(CUF组,50例)和负平衡超滤(sub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SUF)组(SUF组,50例)。分别于ECC开始前、术后1 h、6 h、12 h和24 h五个时间点检测各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记录各组患者ECC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血量和术后24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ECC前各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ECC后SUF组和CUF组高于C组(P<0.05);SUF组和CUF组术后1 h、6 h、12 h及24 h OI高于C组(P<0.05);SUF组术后1 h、6 h、12 h及24 h P(A-a)O2低于C组和CUF组(P<0.05);SUF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血量少于C组和CUF组(P<0.05);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使用负平衡超滤能较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输血量,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张涛李佳春王加利丁振元骆荩马兰
关键词:超滤体外循环风湿性心脏病
微创胸外科临床带教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临床微创治疗经验的积累,微创胸外科正处于技术日趋完善的高速发展期。治疗理念与方式的变革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总结胸外科带教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微创胸外科临床教学工作的适用方法。
马永富褚剑晋帅张涛李捷郭俊唐梁朝阳刘阳
关键词:微创外科微创技术
^(11)C-鬼臼毒素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鉴别价值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 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 vs.3.83±0.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张涛周乃康张锦明马永富
关键词:生物分布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