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C和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BA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BAC组)及其癌旁肺组织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并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AC组VEGF-C、VEGFR3阳性率及L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EGF-C在BAC组非黏液型阳性率显高著于黏液型(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R3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LVD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BAC组VEGF-C、VEGFR3与L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C与VEGFR3在BAC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抗BAC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 邹亮高慧淳欧阳莉朱敏媛刘文周建洪
-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微淋巴管密度
-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穿插于肌层组织间,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类圆形,胞质红染或透亮。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间、细胞巢团周围及血管周围均见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和vimentin(+)。3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定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表型,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 邹亮高慧淳张芸朱敏媛刘文欧阳莉周建洪
- 关键词: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