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敏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胨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断奶
  • 1篇有毒动植物
  • 1篇早期断奶
  • 1篇增菌
  • 1篇中毒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糖酵解
  • 1篇糖异生
  • 1篇糖原
  • 1篇糖原含量
  • 1篇尿路感染
  • 1篇奇异变形杆菌
  • 1篇群结构
  • 1篇仔猪

机构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肖英平
  • 4篇陈小敏
  • 3篇杨华
  • 2篇徐娥
  • 1篇杨华
  • 1篇王佩佩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食品安全导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8~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被引量:41
2017年
本文目的是分析2008~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开发布的《2008~2015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对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一般情况、季度分布及致病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年均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99.63起、中毒7279.38人、死亡127.88人,平均每起事件发病36.47人,年均中毒病死率1.76%。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三季度,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子为微生物性、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这些分析结果可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管控奠定理论基础。
陈小敏杨华桂国弘戴宝玲王佩佩肖英平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有毒动植物
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奇异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特殊的群集运动能力,与临床关系密切,可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结石,在尿道留置管外表面、内腔中形成结晶生物膜,是引起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黏附素、尿素酶、溶血素、金属摄取和免疫逃避等。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陈小敏杨华桂国弘温雪婷戴宝玲肖英平
关键词:尿路感染毒力因子
早期断奶对仔猪糖原含量以及肝脏糖异生和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早期断奶对仔猪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选择4窝18日龄健康仔猪,从每窝中各选4头共计16头仔猪,称重后其中4头直接屠宰用于取样(血液、肝脏、背最长肌),另外12头进行断奶处理(断奶组);每窝剩余仔猪由母猪继续哺乳(哺乳组)。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从断奶组和哺乳组各取4头仔猪测定平均日增重、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糖原含量以及肝脏中丙酮酸激酶活性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哺乳组仔猪相比,在早期断奶阶段(断奶后1~7 d),断奶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断奶组仔猪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分别降低了8.33%(P>0.05)、17.81%(P<0.05)和20.99%(P<0.05),血清中乳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6.83%(P<0.05)、22.75%(P<0.05)和12.06%(P>0.05),肝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24.94%(P<0.05)、48.99%(P<0.05)和36.51%(P<0.05),肌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44.49%(P<0.05)、39.68%(P<0.05)和25.52%(P<0.05);断奶组仔猪肝脏糖酵解关键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断奶后第3天和第7天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糖异生相关酶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胞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断奶后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早期断奶使得仔猪断奶后前期阶段血清葡萄糖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被激活而糖酵解作用被抑制以维持体内的糖代谢平衡。
杨华易松强徐娥陈小敏戴宝玲肖英平
关键词:仔猪早期断奶糖原糖异生糖酵解
缓冲蛋白胨水前增菌对冷鲜鸡表面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是常用于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增菌液,为了解BPW增菌对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以冷鲜鸡污染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杭州超市采集20只冷鲜鸡样品,分别用BPW增菌0、2、6、12、24 h,检测菌落总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影响。并选择2只冷鲜鸡不同增菌时间的BPW增菌液,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分别用DGGE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菌落总数随增菌时间增加而增加,增菌6 h后极显著增加(P <0. 01),增菌24 h与其他时间差异极显著(P <0. 01);沙门氏菌检出率在BPW增菌的前0~12 h增加,随着增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增菌12 h阶段检出率最高,为40%,而在24 h时下降,为15%。DGGE结果显示,增菌0~12 h条带丰富,24 h条带减少,与增菌0~12 h的菌群结构有显著不同的聚类。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的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冷鲜鸡表面优势菌门,占85%以上;在BPW增菌24 h后,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BPW增菌12 h以内,优势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希尔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而BPW增菌24 h后,在未增菌前,相对丰度较低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由此说明BPW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前增菌时应选择合适的增菌时间。
桂国弘徐娥杨华陈小敏温雪婷肖英平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菌群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