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琼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降水
  • 4篇气候
  • 3篇鄱阳湖
  • 2篇汛期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鄱阳湖流域
  • 2篇小时降水
  • 2篇梅雨
  • 2篇湖流
  • 2篇干旱
  • 2篇暴雨
  • 1篇低涡
  • 1篇地形
  • 1篇动力延伸
  • 1篇动力延伸预报
  • 1篇汛期暴雨
  • 1篇汛期降水
  • 1篇雨季
  • 1篇雨期
  • 1篇日变

机构

  • 9篇江西省气候中...
  • 6篇沈阳区域气候...
  • 2篇辽宁省气象服...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辽宁省防雷技...
  • 1篇民航东北地区...
  • 1篇桓仁满族自治...

作者

  • 13篇吴琼
  • 3篇张超美
  • 3篇赵春雨
  • 2篇李倩
  • 2篇林蓉
  • 2篇王大钧
  • 2篇马锋敏
  • 1篇晁华
  • 1篇朱玲
  • 1篇顾正强
  • 1篇黄彩婷
  • 1篇张传江
  • 1篇房一禾
  • 1篇苗春生
  • 1篇王坚红
  • 1篇王永光
  • 1篇祝新宇
  • 1篇崔妍
  • 1篇胡菊芳
  • 1篇侯依玲

传媒

  • 3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7年江西省汛期降水分型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EOF、REOF方法、Mann-Kendall等检测分析方法对江西省1961—2017年汛期降水进行分型,并从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三个方面对比了江西汛期降水不同类型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及主要差异。结果表明:江西省汛期降水空间场可分为全省一致型、南北反向型、南北—中部反向型。江西省汛期降水可分为赣北型、赣南型、赣中型,这三个分区较好地反映了江西省汛期降水地域上的差异分布,且与江西地理区划上的赣北、赣中、赣南基本吻合。赣北型汛期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两种模态汛期降水呈增多趋势,三种模态的降水趋势发生突变但不显著。三种降水模态的大气环流特征不同:赣北型为宽广的斜槽内引导冷空气从贝加尔湖分裂南下,面积偏大、脊线偏北的副热带高压与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推动暖湿空气在江西的北部交汇;赣南型为亚欧中高纬呈经向环流,我国南方大部为正高度距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水汽输送较弱,雨区偏南;赣中型为高纬度受负高度距平控制,冷空气势力较强,在中纬度两个稳定维持的阻塞高压配置下,大量堆积、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江西省中部汇合。
谢佳杏吴琼马锋敏
关键词:汛期降水环流特征
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对海温的响应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达到为冬季设施农业等服务的目的,采用华北区282站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华北冬季的大雪频次,分析了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频次的时空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强度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北冬季大雪频次EOF第1模态呈全区一致的特征,第2模态由北向南依次呈"+-+"的特征。年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秋)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关键区为:前夏(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即与厄尔尼诺关系密切。年代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亲潮区、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与PDO关系密切。
陈凯奇房一禾张蕊祝新宇赵连伟张海娜吴琼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厄尔尼诺
鄱阳湖流域雨季不同时期降水历时相关特征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19782019年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站的逐时降水资料,使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雨季不同时期降水历时相关特征。结论表明:(1)鄱阳湖流域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春雨期降水时数多,主汛期候平均降水量大,而后汛期小时降水强度大。(2)春雨期降水主要以短、中历时过程为主,且中历时过程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后汛期则集中为短历时过程降水,主汛期和后汛期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增加明显。(3)春雨期上午降水量较多,主汛期上午和下午均存在时刻降水大值中心,后汛期降水则主要出现在傍晚。(4)随着降水过程历时的增加,春雨期、主汛期降水大值中心北移,后汛期短历时降水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界山区。春雨期整体降水减少,但流域北部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主汛期大部分地区短历时过程降水增加趋势显著。
吴琼张传江马锋敏张超美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雨季小时降水
鄱阳湖区域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鄱阳湖周边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一日四次风速风向资料,1978—2018年逐时降水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1979—2018年再分析格点资料,从气候统计角度,揭示鄱阳湖冷热源作用所产生的区域气候特征,以及鄱阳湖东西侧不同时间尺度分布的气候差异。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气温日较差较江西省山区偏小2~4℃,高温日数为江西省内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一半;(2)鄱阳湖地区降水较江西其他区域偏少,湖东与湖西降水呈年内周期性差异变化:8—10月湖西降水偏多,其他月份湖东偏多,隆冬盛夏差异明显;(3)鄱阳湖两侧白天和夜晚降水存在差异,1月夜间湖东降水偏多明显,9月白天湖西降水偏多明显;(4)鄱阳湖地区存在湖陆风,1月02:00湖西(永修站)平均风速比湖东(都昌站)大,W和NNW方向风向频率偏大明显,8月14:00湖东平均风速更大,SE至S方向风向频率偏大明显;(5)鄱阳湖主湖区1月02:00较14:00大气上升运动明显,近地面差值风场辐合,8月14:00较02:00下沉运动明显,近地面差值风场辐散。
吴琼张超美许彬谢佳杏
关键词:鄱阳湖气候差异
基于DERF 2.0产品东北地区降尺度气温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利用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ynamic Extended Range Forecast,DERF 2.0)提供的1983—2015年位势高度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东北地区气温实况场,从DERF 2.0产品降尺度解释应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东北地区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方案,对东北地区11月气温进行了降尺度解释应用,建立了基于DERF 2.0产品东北地区11月气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基于DERF 2.0产品建立的东北地区11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检验分析可知,建立的模型对东北地区月气温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Ps评分较高),对月气温预测具有较明显的改进,可在实际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并对模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逐步改进完善预测模型。
李菲王永光王小桃秦美欧吴琼易雪林蓉
关键词:气温
江西省极端降水分类及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多种观测及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极端降水过程进行统计分类和天气学分析。采用百分位法、广义极值法对比计算江西省极端降水强度阈值标准,分析江西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2010—2019年江西省极端降水的典型过程,并进行天气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各站极端降水强度阈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步增加,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2)江西省典型极端降水过程发生在夏季(6—8月),主要分为梅雨锋、强台风、西北气流类;3)江西省梅雨锋类极端降水占典型极端降水过程的70%,该类极端降水具有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跳至25°N以北,阻塞高压异常偏强,东北冷涡发展,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结合,配合天气尺度稳定的切变线以及异常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持续的水汽输送及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中心。
张娟娟刘波曾杨吴琼
关键词:极端降水重现期梅雨锋
4种干旱判别指数在东北地区适用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东北地区20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4年气象数据,计算改进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相对湿润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及标准化权重降水指数(SPIW)这4种常见的干旱指数,对比分析其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4种气象干旱指数判断历年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过程强度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在干旱影响范围方面,SPI和SPIW指数对较长时间的干旱过程判别效果不佳,MCI指数能够较好的反应各时间尺度干旱过程的影响范围。在空间分布方面,SPI和SPIW指数无明显经向分布特征,MCI和MI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经向分布特征,干旱过程强度及干旱过程持续天数自西向东递减。从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影响范围、干旱累计强度和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以及指数计算方法角度考虑,MCI指数较为接近实际灾情。
冯冬蕾程志刚赵雷吴琼郑诗宇顾正强
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气候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吴琼赵春雨牛丹晁华张志恒王大钧徐方姝
关键词:汛期暴雨周期
淮河流域大别山地形对梅雨期暴雨低涡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淮河流域梅雨期低涡暴雨落区及低涡移动路径的统计特征,设计WRF数值模拟方案,研究大别山脉对浅薄低涡及其暴雨的地形强迫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组数值试验中,无山脉时低涡东移速度较快,北绕山脉路径较慢,翻越山脉的移速居中;无大别山地形时,低涡路径明显偏南,显示低涡具有沿低地移动的特征;大别山地形倒置时,大尺度山体的出现迫使低涡北绕,路径更偏北。2)低涡反气旋式北绕,抵消和减弱了低涡强度;无山脉时,低涡强度由自身系统维持,强于北绕低涡;翻越山脊的低涡经历位涡守恒过程,山后强度几乎成倍增强。3)山脉梯度大,其强迫抬升作用大于低涡系统性抬升,两者叠加造成垂直上升速度增强近1倍。4)山后总涡度增强主要表现为低层涡度平流项、扭转项和散度项的明显增强,其增量可达1倍,但中层因子的影响不显著。5)强降水雨带发生在低涡偏东气流和偏南急流的汇合处,表明淮河流域暴雨低涡北部为强降水预警区。6)山脉通过对低涡东移路径的强迫,进一步影响暴雨强降水带的南北偏移。
苗春生吴琼吴琼王坚红盛建明
关键词:淮河流域梅雨暴雨
气候变化对辽宁严寒地区南界及采暖节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辽宁省严寒地区南界的变化以及对采暖期能源消耗的影响,利用辽宁省1961-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趋势分析、山本(Yamamoto)检验等方法对采暖期气温、采暖长度、采暖强度、辽宁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及变化、采暖节能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3 a辽宁平均采暖期长度为148 d,平均气温以0.4℃/(10 a)的速度增长,1987年气候增暖突变后,采暖强度减少率为86℃·d/(10 a),减少范围向辽宁中部和西部扩展,采暖长度减少率为1.8 d/(10 a),南北采暖长度相差43 d。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最大相差11.5℃,气候变暖后严寒地区南界在122°E^124°E之间北移1个纬度,节能率逐年际呈现稳定振荡,均处于负相位,南界变化区间内节能率均达到7%~9%。
李倩林毅侯依玲朱玲崔妍吴琼马晓晨孙沛孙梦婕赵春雨
关键词:气候变化采暖期节能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