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替罗非班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内电生理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患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盐酸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正东
  • 4篇廖波
  • 3篇李平
  • 2篇庞霞
  • 2篇林雪芳
  • 2篇姚光
  • 1篇陈坚
  • 1篇刘明
  • 1篇凌政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入院AMI患者8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脉的血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提高,替罗非班组达1级、2级血流者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比率明显高于替罗非班组(P<0·01);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0~2级,即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为15%,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住院期间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状动脉,又可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挽救心肌,可能成为更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凌政李平王正东姚光陈坚廖波庞霞林雪芳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46例心血管病患者院内死亡分析
2008年
目的较准确地认识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多见和少见病种及其危害程度。了解在直接死因中.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的构成比。方法本院心内科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四年内死亡总病例数146例,回顾性分析每种疾病致死的人数及其构成比,并计算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在直接死因中的构成比。结果第一位致死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构成比24.66%(36/146);第二位致死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RHD),构成比21.23%(31/146);并列第三位是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另计)和扩张型心肌病,构成比均为11.64%(17/146);其它主要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6.16%)。另外,在直接死因中.心力衰竭占74.00%(108/146),心脏猝死占15.07%(22/14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另计)、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主要的引起死亡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患者最多见的直接死困,(院内)心脏猝死不容忽视。
王正东李平廖波
关键词:心血管病死因构成比
心内电生理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经无创性检查未能明确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并对其电生理结果及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生理检查总的阳性率为40%,随年龄的增加,其电生理检查的阳性率亦增加,其中60岁以上患者因冠心病者比例较高其电生理检查阳性率高达50%。结论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尤其是老年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
王正东刘明姚光廖波庞霞林雪芳
关键词:晕厥电生理检查
易化PCI加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2008年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应用溶栓剂的易化PCI组(A组,32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组(B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状况及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死亡1例,B组无死亡,B组出血并发症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TIMI计帧数显示B组快于A组(P<0.01)。B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A组(P<0.05),而90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B组1周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高于A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的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正东李平廖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易化PCI替罗非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