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杨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尿嘧啶
  • 2篇气管干细胞
  • 2篇嘧啶
  • 2篇细胞
  • 2篇氟尿嘧啶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气管
  • 1篇去乙酰化
  • 1篇去乙酰化酶
  • 1篇转运蛋白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去乙酰...
  • 1篇组蛋白去乙酰...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贾心善
  • 3篇曲杨
  • 2篇廖爱军
  • 1篇何艳姣
  • 1篇张海青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体内气管损伤修复过程及气管干细胞的定位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体内气管损伤修复过程,进行气管干细胞的定位。方法应用氟尿嘧啶(5FU)诱发在体气管上皮损伤,动态观察修复过程;对损伤后气管上皮细胞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并用RTPCR法检测ABC转运蛋白ABCG2/bcrp1基因。结果1.5FU作用30m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可见少量间隔分布的类似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阴性,证明为G0期细胞。其中部分细胞Hoechst33342染色阴性,为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2.将5FU去除3-6h后,上皮细胞形态变为扁平,9-12h后细胞变为立方,细胞数目逐渐增多,24h上皮细胞数更多,连接成片,可见纤毛,48h接近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3.RTPCR检测ABCG2/Bcrp1阳性反应产物长度为272bp。结论5FU打击后,残余的G0期气管上皮细胞中含有干细胞。
廖爱军贾心善曲杨
关键词:气管干细胞氟尿嘧啶ABC转运蛋白
第三届国际干细胞研讨会简介
2005年
贾心善何艳姣曲杨廖爱军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成人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人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人气管上皮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影响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5-氟尿嘧啶(5-FU)造成人离体气管上皮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修复过程中各时间点气管上皮HDAC1的表达。结果去除5-FU后0h,气管上皮脱落,仅残留少量G0期细胞,HDAC1表达阴性;3~6h,细胞数量增多,为扁平状,未见明显HDAC1阳性细胞;12h,上皮细胞由扁平变立方并连接成片,HDAC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并可见数个HDAC1阳性细胞围绕着底部1个HDAC1阴性细胞和多个HDAC1阳性细胞间夹着数个HDAC1阴性细胞分布的现象;24h,细胞数继续增多并变复层,HDAC1阳性细胞数最多,累及全层;48h,接近假复层结构,HDAC1阳性细胞数略减少,阳性细胞分布集中于假复层结构顶部即靠近管腔侧;正常气管上皮HDAC1表达阴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HDAC1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随着气管干细胞分化细胞数增多,HDAC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提示HDAC1可作为气管干细胞由增殖转向分化的分子开关。
曲杨张海青贾心善
关键词:气管干细胞5-氟尿嘧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分子开关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