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麟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花粉
  • 3篇质体
  • 3篇水稻
  • 2篇作物
  • 2篇萌发
  • 2篇花粉管
  • 2篇DAPI
  • 2篇茶树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料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育种
  • 1篇育种应用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殖
  • 1篇植物生殖生物...

机构

  • 5篇浙江农业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张玉麟
  • 3篇王镇圭
  • 1篇过全生

传媒

  • 3篇自然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5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禾谷类花粉白苗形成的分子基础
1996年
在禾谷类作物花粉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花粉细胞的ptDNA发生了规律性的重组一缺失,其结果使花粉植株(白苗和绿苗)的质体基因组由单一的分子种转变为异质性ptDNA群体.这种异质性ptDNA从整体决定了花粉植株的有关性状,可以认为它代表了一种基因突变的新类型.有证据说明,ptDNA的这种规律性改变是质体母体遗传中父系ptDNA的消失在花粉高体发育中的重演,它反映了ptDNA序列组织的特点.花粉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ptDNA重组一缺失的研究为阐明质体母体遗传中父系ptDNA消失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和有用的实验系统.
张玉麟王镇圭
关键词:花粉植株禾谷类作物
茶树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的核行为:雄性生殖单位的存在被引量:1
1990年
迄今数十种被子植物已被证实或推断存在雄性生殖单位,这是近几年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但是,有的植物中却尚未发现存在这种联系结构。
莫永胜张玉麟
关键词:植物生殖生物学萌发过程DAPI花粉粒DNA
水稻花粉白苗叶片中叶绿素的积累被引量:2
1990年
与花粉绿苗相比,水稻花粉白苗仅含微量叶绿素,但其(脱植基)原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则高于绿苗。花粉白苗叶片中的叶绿素等色素的含量还会随照光规律的变化而显示出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花粉白苗再生植株的叶绿素积累亦具有相似的特点,但色素的含量更低。花粉白苗及其再生植株的这些特性似与其质体缺乏膜系统有关,而后者又可能是质体基因组发生突变的结果。鉴于花粉白苗各个单株的叶绿素等色素的含量相互间呈现出差异,可以推论,花粉白苗叶片的质体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是不均一的。
张玉麟王镇圭
关键词:水稻
联系-DNA——茶树花粉管中有关雄性生殖单位的新发现被引量:2
1990年
迄今数十多种被子植物已被证实或推断存在雄性生殖单位(male germ unit,简称MGU),这是近几年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在雄性生殖单位中,营养核和生殖细胞或精细胞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物质的渗透和交换),至今尚缺乏研究和认识;而且。
莫永胜张玉麟过全生
关键词:茶树
水稻花粉白苗质体DNA含量的荧光显微光度术测量
1990年
禾本科植物花药培养产生大量白化苗,是开展单倍体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的重要障碍问题,使得花粉白苗及其控制途径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花粉白苗质体DNA缺失最直接的报道迄今仅有Day(1984)
■永胜张玉麟王镇圭
关键词:育种应用禾本科作物脱分化
水稻质体发育过程中DNA分子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1990年
有关高等植物质体发育过程中DNA分子的动态变化,迄今仅在小麦中有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应用DNA专一荧光染料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同质体DNA的结合。
莫永胜张玉麟
关键词:荧光染料DAPI显微观察暗培养
茶树花粉离体萌发中雄性生殖单位的形成和解散被引量:1
1992年
结合DNA-DAPI荧光显微术和冬青油透明技术,研究了茶树花粉离休萌发过程中的核行为.着重报道了营养核的动态变化以及花粉管中雄性生殖单位的形成和解散,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试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营养核的可能功能.
莫永胜张玉麟
关键词:茶树花粉管
三种愈伤组织中质体的DNA含量变化、及其与水稻花粉白苗形成的关系被引量:2
1993年
以质体为单位的愈伤组织ptDNA的荧光强度变化显示出了特有的规律性。结合光培养花粉白苗叶片质体结构的电镜观察及叶绿素等色素的测定等,这种规律性似提示花粉白苗的ptDNA由于发生了相继缺失而显示出高度异质性,花粉白苗的形成则在于其占优势ptDNA的严重缺失。花粉白苗ptDNA的这种相继缺失不是随机的,似反映了ptDNA顺序组织上的特点。故ptDNA发生缺失的潜在可能性具有普遍意义,它与父系细胞质体类核的消失存在着并行关系。花粉白苗的占优势ptDNA指导了植株的性状,而次要ptDNA亦在较小程度上显示出影响。
张玉麟王镇圭莫永胜边其均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