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福

作品数:4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毒性
  • 6篇肉瘤
  • 6篇骨肉瘤
  • 5篇细胞毒
  • 5篇细胞毒性
  • 4篇弹性体
  • 4篇缺损
  • 4篇人骨
  • 4篇人骨肉瘤
  • 4篇羟基磷灰石
  • 4篇降解
  • 4篇骨缺损
  • 4篇成骨
  • 3篇对称型
  • 3篇生物弹性体
  • 3篇塑件
  • 3篇通孔
  • 3篇切除
  • 3篇注塑

机构

  • 29篇北京积水潭医...
  • 22篇北京市创伤骨...
  • 12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德克萨斯州大...
  • 1篇北京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41篇陈大福
  • 13篇石锐
  • 11篇田伟
  • 10篇张立群
  • 9篇王任先
  • 6篇袁润英
  • 4篇刘巍峰
  • 4篇姜秀娟
  • 4篇王芊
  • 4篇行勇刚
  • 4篇刘全勇
  • 3篇毛克亚
  • 3篇林祥
  • 3篇伍社毛
  • 3篇张清
  • 3篇牛晓辉
  • 3篇徐海荣
  • 3篇侯喜君
  • 3篇黎广平
  • 3篇徐小川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塑料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特种橡胶制品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性体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细胞 毒性实验(英文)
2008年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 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 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 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 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 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 温度和转速分别为 110 ℃和 80 r/min ,混炼时间 25 min,断裂伸长率 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 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 在 1×10^7 L^-1 L929 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 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 MTT 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 L-929 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 并根据 GB/ T16175-1996 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 2,4,7d 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毒性。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 2, 4 d 后 A 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 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1),提示培养 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 7 d 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 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 2 d 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 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 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 4 d时细胞布满视野, 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 对�
徐小川陈大福石锐张立群姚源田伟袁润英冯海兰
关键词:生物学评价细胞毒性MTT比色法
一种肿瘤组织粉碎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组织粉碎仪,其包括主机组件、存储结构、切割组件与电源组件;主机组件包括主机外壳、动力结构与电源座;动力结构设置在主机外壳的内部,并与主机外壳相连接;电源座设置在主机外壳的顶部侧面,并与主机外壳相连...
王任先陈大福刘巍峰黎广平郭建勋王宏刚
增塑淀粉生物安全性评价
2013年
目的评估新型诱导成骨可降解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实验、短期全身毒性(经口途径)3种方法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部分试验引入统计学方法。结果材料溶血率为2.06%;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考虑初始体质量影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24、48、72h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 8、0.175 8、0.375 6);短期全身毒性灌胃1~6d各时间点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时两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11.67g,对照组=429.67g,t=-0.925 1,P=0.376 8),将组别因素和时间因素共同考虑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P=0.246 5),停止灌胃后观察期的终末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70,P=0.113 5)。结论增塑淀粉的上述试验结果符合相应的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徐小川姚源田伟石锐陈大福张秀丽
关键词:生物安全性评价毒性溶血性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yclin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难以治愈,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CyclinD1是细胞从G1期到S期的关键蛋白,其表达与MM预后的相关性存在争议。本研究检测了MM患者cyclinD1基因及蛋白表达,观察了cyclinD1蛋白表达与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明确其预后意义。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吴梦青陈大福袁润英左杏果石磊刘蕾王芊
关键词:CYCLIND1基因多发性骨髓瘤预后CYCLIND1关键蛋白G1期
还原响应型的核酸递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还原响应型的核酸递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核酸递送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核酸递送载体为阳离子纳米粒子,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胱胺、乙二胺与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经氨基‑环氧开环聚合反应后得到核酸递送载...
王任先陈大福郭建勋类成悦段顺蒋协远
小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英文)被引量:8
2013年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和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脆弱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影响成人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小儿骨质疏松症,却是一种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领域,具有一定独特的诊断和临床挑战。虽然小儿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和成人的相比在进展方面没有那么成熟,但是近来小儿骨质疏松症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认可。一些基因突变和酶的缺陷已表明与原发性小儿骨质疏松症有关联。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小儿骨质疏松症的属性,包括其突变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和可能的诊断及预防方法。我们也将讨论在美国治疗小儿骨质疏松症的常规选项,以及在中国用来治疗儿童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和佝偻病的推荐药物。本文的目的是给我们目前对小儿骨质疏松症的了解做一个小结,并在小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能有更合适的方法进行讨论提供一个平台。
张驰涂萍陈大福Gordon L Klein刘忠厚
关键词:发病机制
钙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颈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增加钙摄入对去势大鼠股骨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钙对去势大鼠BMP表达与骨转换关系的干预作用。材料方法雌性3月龄Wistar大鼠44只,随机分为去势组20只,去势补钙组24只,分别于12周、2...
陈大福
关键词:卵巢切除术补钙骨形态发生蛋白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单细胞的骨肉瘤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细胞的骨肉瘤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将经处理后的肿瘤细胞进行平面培养或3D培养,其中,平面培养的方法为:用类器官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后,接种到细胞培养容器中,培养期间每2‑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一般每7天...
聂井君陈大福曹晶晶王宏刚王芊黎广平郭建勋成彧宁刘巍峰王任先刘亚军吴新宝蒋协远
硬组织修复材料的骨再生机理研究
2012年
传统硬组织修复材料由于在组成及结构上与人体骨组织存在较大差异,植入体内后的骨组织修复过程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充填"过程,且材料的降解速度与新骨形成速度不匹配,难以达到真正的"生物性融合",严重制约了该类材料在骨科临床的推广应用。因此,设计与制备具有"主动修复功能"和"可调控生物响应特性"的第3代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已成为当前骨科临床的新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硬组织修复材料的骨再生机理研究方法,综述了硬组织修复材料与宿主防御和骨再生及宿主微环境对材料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指出硬组织修复材料植入体内后所发生的序列事件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使得基因表达受材料本身和宿主微环境等因素的调控,提出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邹学农陈大福田伟张西正吴刚董华周永胜周光前
关键词:骨再生宿主防御表观遗传学基因调控
医用HMDI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熔融预聚物法合成了以4,4′-甲烷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HMDI)及1,4-丁二醇(B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醇(PCD)为软段的医用HMDI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力学性能测试、水解性能测试、细胞毒性测试等表征了其微相分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合成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可浇注成型,避免了致癌降解产物4,4′-二苯甲烷二胺(MDA)的生成,具有可调节的力学性能、较好的耐水解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作为可长期植入体内的生物稳定型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姜秀娟石锐余成科陈大福张立群
关键词:微相分离细胞毒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