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传感
  • 11篇感器
  • 11篇传感器
  • 7篇电极
  • 7篇生物传感
  • 7篇生物传感器
  • 5篇分子
  • 4篇递质
  • 4篇神经递质
  • 4篇碳糊
  • 4篇微电极
  • 3篇修饰
  • 3篇在体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组织
  • 3篇组织胺
  • 2篇修饰电极
  • 2篇针灸
  • 2篇生物化学
  • 2篇化学传感器

机构

  • 20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22篇林志红
  • 16篇吴蒙
  • 12篇任恕
  • 5篇乔文建
  • 3篇柳再华
  • 3篇叶林
  • 1篇周宜开
  • 1篇聂棱
  • 1篇杨渝珍
  • 1篇聂宁
  • 1篇孙键
  • 1篇邹立君
  • 1篇夏淑贞
  • 1篇陈晓春
  • 1篇刘健荣
  • 1篇郑启芳
  • 1篇俞风兰

传媒

  • 6篇化学传感器
  • 4篇传感器技术
  • 3篇分析化学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敏...
  • 1篇99"中国生...
  • 1篇第六届全国敏...

年份

  • 5篇1999
  • 5篇1997
  • 6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在体血气测量中条件参数的测控技术
1997年
为保证无创在体血气测量的有效性,必须对测量条件参数进行恒定性控制。介绍了实现条件参数测控的一种探头设计,提出了条件参数的控制方法和工作过程。
叶林朱晓明刘健荣孙键夏士智陈晓春林志红刘汉安
关键词:血气血液
邻苯二胺同位修饰电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人发中痕量硒
1992年
由于邻苯二胺能与硒形成配位化合物,并且能较好地吸附玻碳汞膜电极表面,因而能有效地提高电极对硒选择性富集。本文用同位修饰电极,以邻苯二胺为修饰剂,测定人发中痕置硒,其检出下限为3.2×10^(-9)mol/L。实测人体样品硒的回收率为97.0±4.3%((?)±s),变异系数CV=4.9%。
林志红乔文建
关键词:邻苯二胺毛发
生物化学传感器中分子识别体系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4
1997年
一、引言分子识别指在复杂的混合物体系中,一个分子或分子片段特异性地识别另一个分子或分子片段,并通过非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或超分子的现象。它是从对酶、受体、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并已广泛应用于合成分子的研究中,是多个学科的生长点。
吴蒙林志红任恕
关键词:传感器
组织电极测定神经递质组胺的研究
1996年
研制了一种用猪肾修饰的碳糊电极,线性范围为1×10-5~4.5×10-3mol·L-1,检出下限为2.5×10-6mol·L-1,并能较好地抵抗组氨酸的干扰。文章对组胺在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林志红吴蒙任恕
关键词:组胺组织电极神经递质
伏安型植物组织生物微电极的研究——南瓜组织碳糊微电极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由于植物组织中存在多种特异催化的酶,而成为生物电极翩作中被采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对于植物组织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植物组织中所含酶的选择。一般文献报导,都是选用对待测底物有特异生物催化的酶。如:测儿茶酚,就选用含儿茶酚酶较多的植物组织,在提高其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同时,又改善了其它物质的干扰。本实验从干扰物质的角度出发,选择对儿茶酚测定起主要干扰的抗坏血酸的氧化酶,使在碳糊电极上表现为不可逆的抗坏血酸的峰消失。又由于儿茶酚在碳糊电极上极易被氧化,易于测定,因此我们选用含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南瓜组织制作微电极,消除了抗坏血酸的干扰,在多巴胺测定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林志红乔文建
关键词:植物组织南瓜
亚微米光纤生物化学传感器被引量:1
1997年
概述了新型业微米光纤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原理、研制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吴蒙林志红任恕叶林
关键词:近场光学传感器
菠菜组织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对神经递质多巴胺在体测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菠菜组织微电极是一种新型的酶电极。应用该电极测定神经递质多巴胺(DA)时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抗坏血酸(AA)的干扰。其线性范围为1.7×10^(-6)~1.6×10^(-4)mol/L,检出下限为7.1×10^(-7)mol/L。对其在体测定DA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能够用于在体测神经递质的微电极。
林志红乔文建李义勇
关键词:神经递质多巴胺
针灸针型组织胺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研制了一种能用于经络研究的生物传感针。该针能直接插入确定的组织中在体(in vivo)测定组织胺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它是用高分子材料修饰已预处理好的针灸针,然后通过小牛血清和戊二醛将组织胺氧化酶交联其上。该文讨论了pH、...
林志红柳再华吴蒙聂宁
关键词:组织胺
生物化学光纤传感器研究新技术被引量:3
1997年
近十年来,光纤传感器以其独特的性能受到人们的普遍观注而得以迅猛发展,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以光纤材料为发展方向的光纤基体传感器和以光纤端头生化界面(分子识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物化学光纤传感器,前者是后者信号传导的技术保障,后者又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适用性而丰富了前者的应用他围。在此重点介绍生物化学光纤传感器。
吴蒙林志红陈小春刘汉安任恕叶林刘键荣
关键词:生物化学光纤传感器化学传感器传感器
针型乳酸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肌肉组织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研制了一种能用于临床和运动医学的乳酸生物传感针。该针能直接插入确定的肌肉组织中在体(in vivo)测定乳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它的结构是:用高分子材料修饰已预处理好的针灸针,然后将乳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交联其上,并用Nafion膜加以保护。本文讨论了pH、温度等对该传感器的影响,其线性范围为:4.8×10^(-6)-3.2×10^(-3)mol/L,响应时间为3mm。本生物传感针用于小鼠肌肉中乳酸含量的测定,并能分辨小鼠运动前和运动十分钟后乳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林志红吴蒙李义勇任恕
关键词:乳酸生物传感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