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小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原虫
  • 10篇疟原虫
  • 7篇约氏疟原虫
  • 5篇子孢子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疫苗
  • 3篇疫苗诱导
  • 3篇疟疾
  • 3篇免疫保护
  • 3篇环子孢子蛋白
  • 2篇蛋白
  • 2篇约氏疟原虫子...
  • 2篇特异
  • 2篇疟原虫子孢子
  • 1篇蛋白诱导
  • 1篇医学教育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机构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桂林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彭小红
  • 6篇黄复生
  • 4篇徐文岳
  • 4篇付雍
  • 4篇周桃莉
  • 4篇丁艳
  • 3篇陈继德
  • 2篇陈琳
  • 1篇张锡林
  • 1篇蒋莉萍
  • 1篇熊鸿燕
  • 1篇莫刚
  • 1篇张艳玲
  • 1篇王英
  • 1篇李湘

传媒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组疟原虫,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24~30h后用乙胺嘧啶饲喂小鼠5~6d,鼠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鉴定转染重组质粒pl0017的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叮咬感染BY265-EGFP重组疟原虫的小鼠,按蚊血餐后第7天和第16天解剖蚊胃和唾液腺,观察疟原虫能否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红内期各期形态正常的约氏疟原虫。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和ssu-rrn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按蚊感染实验证实重组BY265株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论构建了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约氏疟原虫。
付雍丁艳周桃莉陈继德彭小红徐文岳
关键词:红内期绿色荧光蛋白约氏疟原虫
社会实践在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中的实施被引量:6
2008年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将有利于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该研究率先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增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并对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有必要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王英张锡林张艳玲彭小红周桃莉黄复生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人体寄生虫学
疟疾药物减毒子孢子疫苗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药物减毒子孢子疫苗是目前公认的疟疾红外期有效疫苗之一。目前对于该疫苗的研究工作仍然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该疫苗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红外期疟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也对有效红外期疟疾疫苗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药物减毒子孢子疫苗的研究历史以及现状做一综述。
李湘彭小红
关键词:疫苗免疫机制
红外期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英文)
2011年
红外期是疟原虫侵入宿主的第一个时期,有效的红外期疟疾疫苗对控制疟疾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中的红外期疟疾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和全虫疫苗两种,其中后者包括了放射减毒子孢子疫苗和基因减毒子孢子疫苗。全虫疫苗虽然能够诱导完全性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其生产及运输方式却限制了它的现场应用。目前的亚单位疫苗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保护效应,有效亚单位疫苗的研制还需要对相关的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目前这些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彭小红黄复生
关键词:疟疾红外期疫苗
疟原虫全虫疫苗长效保护性下降机制初探
2018年
目的探讨疟疾红外期全虫疫苗免疫保护性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机制。方法取C57BL/6及BALB/c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接种10 000或50 000约氏疟原虫(P.yoelii)17XNL子孢子,3h后给予氯喹控制红内期感染的发生。一部分小鼠于接种后30、90、180d用10 000同种疟原虫子孢子进行攻击检查保护性;另一部分在相同时间点取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流式抗体染色,检测免疫保护性及其与肝脏淋巴细胞表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疟原虫全虫抗原免疫后30d两种小鼠均可产生100%的免疫保护;免疫后90d,C57BL/6保护性开始下降,180d时保护性将至40%,而BALB/c小鼠保护性无明显变化。C57BL/6小鼠肝脏CD8^+T_(EM)细胞PD-1的表达在免疫后180d显著上升(t=7.369,P<0.01),BALB/c小鼠无明显变化(t=1.368,P>0.05)。C57BL/6小鼠肝脏CD8^+T_(EM)细胞PD-1的表达免疫后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免疫后180d较90d时上升趋势更显著(t=6.175,P<0.01)。结论在C57BL/6小鼠,疟原虫红外期全虫疫苗免疫保护性随免疫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肝脏CD8^+T细胞PD-1表达增高有关。
蒋莉萍官宏莉滕萍英莫刚李大宇彭小红
关键词:疫苗CD8^+T细胞PD-1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的相互作用研究
疟疾是蚊媒传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热带传染病,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疫苗是控制疟疾发病和阻止其传播的有效的方法,减毒子孢子疫苗虽然能够诱导宿主有效的抗疟原虫反应,但是因为材料来源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应用于现场...
彭小红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子孢子DC环子孢子蛋白
文献传递
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对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核转录因子活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子孢子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CS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克隆至pFLAG-CMV8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LAG-CMV8-CSP。以兔抗CSP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FLAG-CMV8-CSP能否在HepG2细胞中正确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为3组,A组(阴性对照组)为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B组以100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C组以100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CSP的HepG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试验和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NF-κB的核转位及其活化,观察pFLAG-CMV8-CSP对于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质粒pFLAG-CMV8-CSP主要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检测HepG2细胞浆中NF-κB活性,C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为0.228±0.029,明显低于B组(0.571±0.030)和A组(0.438±0.085)(P<0.05)。EMSA结果显示,C组的条带明显弱于B组。结论位于细胞浆中的疟原虫CSP蛋白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从而抑制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
丁艳陈继德周桃莉付雍彭小红徐文岳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核转录因子-ΚB人肝癌细胞株
药物减毒疟原虫疫苗诱导不同时期特异的免疫保护
<正>疟疾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据WHO估计每年造成约80万人的死亡,长期有效的疟疾疫苗是根除疟疾的最为有效的方式。研究表明,宿主通过接种疟原虫子孢子后给予抗疟药氯喹(CQ)治疗的免疫方式(ChemoProph...
彭小红陈琳Claire GibsonKimberly Choi黄复生王若冰
文献传递
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免疫能否诱导小鼠产生完全保护性免疫及其效应分子。方法确定减毒子孢子合适辐照剂量并免疫小鼠后,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POT分别检测抗环子孢子蛋白(CSP)抗体滴度和CSP特异的CD8+T细胞分泌IFN-γ及其抵御子孢子的攻击感染情况。结果免疫小鼠的外周血能检测到子孢子CSP特异的抗体(1∶400)和产生IFN-γ的CSP特异CD8+T细胞;与对照小鼠相比,1000个子孢子尾静脉注射攻击减毒子孢子免疫小鼠后,直到14d也检测不到红内期疟原虫。结论经辐照减毒子孢子免疫后的小鼠对野生株子孢子产生了完全保护性免疫,为红外期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与理论依据。
周桃莉熊鸿燕陈继德丁艳付雍彭小红徐文岳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疫苗保护性免疫
主动入侵的疟原虫子孢子通过CSP蛋白诱导DC成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能否诱导DC成熟,并探讨其机制。方法GM-CSF常规诱导小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足量的DC,然后,解剖按蚊唾液腺子孢子与DC共培养,分别于2、4和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子孢子与DC的相互关系,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DC表面的MHC-Ⅱ类分子、CD80和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最后转染重组pFLAG-CMV8-CSP质粒后24 h,检测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共培养后2h,子孢子便逐渐向DC迁移甚至黏附于DC表面;4 h后部分子孢子便进入DC且仍然保持子孢子的弯月形形态;24 h后DC内的部分子孢子逐渐变圆,类似肝期裂殖体的形态。流式检测发现共培养2 h后对DC共刺激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共培养4 h和24 h后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均上调。转染pFLAG-CMV8-CSP重组质粒至DC中后同样能诱导DC的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在体外共培养的情况下,大部分子孢子可以主动侵入DC而少部分可以被DC吞噬,主动入侵DC的子孢子可能是通过其表面的CSP由纳虫空泡进入胞浆内后诱导DC成熟。
彭小红徐文岳付雍丁艳黄复生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子孢子DC细胞环子孢子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