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园

作品数:5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艺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污泥
  • 7篇制氢
  • 6篇油污泥
  • 6篇尾气
  • 6篇教学
  • 6篇含油
  • 6篇含油污泥
  • 6篇乏气
  • 6篇干燥尾气
  • 5篇电化学
  • 5篇电解
  • 5篇污染
  • 5篇污染物
  • 5篇污染物控制
  • 4篇英语
  • 4篇生物炭
  • 4篇水热
  • 4篇混合室
  • 4篇锅炉
  • 4篇出口

机构

  • 45篇上海理工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城市建...

作者

  • 48篇郑晓园
  • 21篇应芝
  • 18篇王波
  • 10篇闻哲
  • 10篇马睿
  • 8篇崔国民
  • 8篇陈翀
  • 5篇金余其
  • 2篇池涌
  • 2篇陈洪永
  • 2篇陈伟
  • 2篇崔洁
  • 1篇文振中
  • 1篇严建华
  • 1篇张守玉
  • 1篇褚晓亮
  • 1篇马晓军
  • 1篇琳内·沙伦·...
  • 1篇胡跃龙
  • 1篇张玉

传媒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译林
  • 2篇化工进展
  • 2篇能源工程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时代文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能源研究与信...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英语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油罐底油泥的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对4个不同原油储油罐的罐底油泥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4种油泥的含油率分布在35%-81%,油族组分以饱和烃和芳香烃为主,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均小于20%;残渣的粒径分布在0-200μm;Zn是油泥中平均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最高达到2029.69 mg/kg,同时也是分布差异性最大的元素;油泥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油泥流变特性可用幂律方程进行描述。
陈洪永金余其崔洁郑晓园郑耀根
关键词:油泥理化特性重金属流变特性
转换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关注点——“技巧鼓励型”VS“错误发现型”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将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中的几项实证分析与美国的ESL写作教学研究中的多维度语篇分析法及笔者运用此法对学生作文进行的研究作比较,发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多为“发现错误”、“探究问题”,而美国ESL写作教学则注重作者的遣词造句特点,研究修辞技巧之“运用频率”与作文质量的关系。笔者认为,“多维度语篇分析”鼓励使用多样化的遣词造句手法来提高作文的质量,可谓“技巧鼓励型”教学法,比传统的“发现错误、探究问题”更具积极意义。本文因而建议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转换关注点——变“错误发现”和“问题探究”为“技巧运用”。
郑晓园
关键词:修辞技巧
罐底油泥黏度特性及降黏措施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HAKKE VT550旋转黏度计对罐底油泥的黏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黏度模型,分析比较了加热(20~60℃)、添加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5%)和添加溶剂(正戊醇和120#溶剂油)对油泥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罐底油泥包含大量固体颗粒,在0~600 s-1剪切速率范围内,具有塑性流体和假塑性流体的双重特性,Casson模型为最适合的黏度模型,拟合决定系数为0.986。在3种降黏措施中,将样品加热至50℃与20℃下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均可使油泥黏度下降50%,样品流型向假塑型转变。掺入溶剂的降黏效果优于前两者,最佳效果为在20℃、300 s-1剪速下,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120#溶剂油,黏度下降达90%,样品流型向牛顿型转变。
崔洁郑晓园金余其马晓军郑耀根
关键词:黏度特性表面活性剂溶剂
英语写作中的“Transitional Devices”与跨文化传播
2008年
  英语写作中的衔接/过渡手法(transitional devices)是连接文章各部分的桥梁,是帮助读者理解文章思想走向的重要线索.没有transition的正确指引,读者就像森林中的行者会在任何需要被指引的地方迷失方向或走错路.……
郑晓园
关键词: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教学句子结构句法结构段落
低场核磁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含油污泥水和油含率被引量:2
2016年
快速准确分析处理过程中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和含油率有助于现场评价其原油回收效率和优化处理工艺参数。以Dean-Stark装置测定的含油污泥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作为参考值,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样品含水率和含油率校正集模型,考察了回波衰减曲线和横向弛豫时间T2曲线对校正集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者建立的校正集模型性能优于后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1个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通用校正集模型,其含水率和含油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5 7和0.978 5,校正标准差(RMSECV)分别为2.73%和2.22%。利用3个不同批次采集的HZ-OS样品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于含水率和含油率模型,其验证集R2分别为0.914 1和0.924 7,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1.85%和2.04%,与RMSECV值比较接近,说明该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准确分析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
郑晓园王波应芝池涌金余其
关键词:含油污泥含油率主元分析
基于生物质多级利用的生物炭电化学重整制氢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多级利用的生物炭电化学重整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物质制成生物炭作为碳基燃料,同时经活化处理后形成多孔炭作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或贵金属,形成金属/多孔炭复合电催化剂,并与扩散层、质子交换膜构成膜...
应芝郑晓园豆斌林崔国民
文献传递
科学著作翻译中的“信、达、切”——试析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台湾译本的几处翻译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在译的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与台湾译本的几处比较分析 ,说明科学著作翻译中遵从“信、达、切”原则的重要性 ,并提出科学译著不同于文学译著 ,无论文字表达上有多大差异 ,不同译本对原著的理解与阐释应是一致的。
郑晓园
关键词:科学著作翻译
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热化学硫碘(S-I)循环分解水是目前有较高效率且可以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制氢方法之一。其中的Bunsen反应作为循环的核心步骤尤为重要。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分离Bunsen反应的生成物硫酸与氢碘酸,许多学者研究了Bunsen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对非水溶剂中的Bunsen反应和电化学Bunsen反应两种新方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非水溶剂中实现反应生成物分离的方法,对比了各种非水溶剂的性质及其优缺点。目前,所发现的溶剂在分离生成物方面已达到要求,可用于Bunsen反应,但溶剂的回收再利用比较困难。概述了电化学Bunsen反应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在电化学Bunsen反应中有突破进展的两个团队的工作进行了对比。现今对该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反应基础特性方面,未来可以加强电化学Bunsen反应机理、反应电池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新型S-I循环系统构造的研究。
张耀应芝文振中郑晓园
关键词:氢能溶剂
基于两介质烟气干燥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污泥混烧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两介质烟气干燥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污泥混烧系统,污泥储仓出料口通过螺杆泵连接喷雾干燥管进料口,喷雾干燥管进气口与混合室出口连接,混合室入口分两路,一路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旋风分离器出口烟道连接,另一路通...
王波施大钟陈翀郑晓园闻哲马睿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污泥水热炭燃料特性研究
2022年
水热处理是一种高能效的污泥绿色预处理方法,可显著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掌握水热处理对污泥燃料特性的影响规律是顺利实现其后续热化学转化的前提。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评估原始污泥理化性质和水热处理条件与水热炭理化性质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热炭中氢、氮、氧和挥发分含量与水热温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灰分和固定碳含量与水热温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高位热值主要受原始污泥中碳、氢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与原始污泥中碳、氢含量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灰分含量呈极强的负相关关系。高灰分含量会影响水热炭中碳含量变化,转化为干燥无灰基后,碳含量随着水热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较高的水热温度不利于水热炭收率增加。相比于水热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弱,上述结论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根据方差分析建立包含具有统计意义变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精度较高(Adj.R 2 >0.8, RMSE <5%),但对水热炭收率和含水率的预测精度略低。研究结果对水热炭燃料特性评估和水热处理条件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刘维科郑晓园王波应芝豆斌林
关键词:污水污泥水热处理燃料特性多元线性回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