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康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甲状腺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乳腺
  • 3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淋巴
  • 2篇乳腺癌
  • 2篇微小乳头状癌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小乳
  • 2篇淋巴结
  • 2篇甲状腺切除
  • 2篇甲状腺切除术
  • 2篇甲状腺微小乳...
  • 1篇叶状

机构

  • 9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黄建康
  • 5篇彭德峰
  • 4篇马小开
  • 4篇陈春春
  • 2篇董慧明
  • 1篇朱正志
  • 1篇王万霞
  • 1篇李胜泽
  • 1篇郭飞
  • 1篇郑绪才
  • 1篇张超
  • 1篇张晖
  • 1篇马玲
  • 1篇冯振中
  • 1篇金国玺
  • 1篇马宜传
  • 1篇姚廷敬
  • 1篇王圣应
  • 1篇李德群
  • 1篇朱博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各种的手术术式的疗效,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合理手术切除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蚌医附院收治的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了解不同的外科手术术式及肿瘤病理类型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的影响。结果 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在所有患者中,共3例发生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总复发率为7.5%,无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熟悉及掌握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正确率,能为术前选择合理手术术式提供重要参考并提高疗效。
董慧明黄建康彭德峰李德群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外科治疗
经锁骨下切口无充气腔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切口无充气腔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19例行锁骨下切口入路腔镜手术,2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恶性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放组(P <0.05),术后3 d疼痛评分高于传统开放组(P <0.05),术后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开放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恶性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锁骨下切口腔镜甲状腺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且需行双侧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术后患者切口美容满意度高。
王岩岩黄建康张超彭德峰陈春春董慧明李玉龙王苏杭金国玺
关键词:锁骨下入路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5例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行经口腔前庭入路15例为经口组,经胸乳入路30例为经胸乳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及随访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颈部VAS评分显著低于经胸乳组(P<0.05),但手术时间显著多于经胸乳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经口组患者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经胸乳组(P<0.05),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及临床效果良好,且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甄卫东王苏杭陈非凡彭德峰陈春春黄建康
关键词:甲状腺
2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争议。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PTM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在228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中央区淋巴结和(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及原发灶数目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TMC虽然肿瘤较小但不等同于淋巴结转移风险小,特别对于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马小开黄建康朱博彭德峰周锐王圣应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CT三维重建在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及其引流通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利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在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状态及其引流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乳腺癌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23例患者行CT淋巴管造影(CTLG),图像经3D容积重建后显示SLN及其引流淋巴管,通过SLN的影像学特征如淋巴结的形态及充盈情况等来评估其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将CT-LG所显示的SLN及其相连的淋巴管与SLNB术中解剖的SLN及其连接的淋巴管进行对比分析,验证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例(86.9%)患者的SLN被检出;SLNB检出SLN数量显著高于CT-LG(Z=3.568,P<0.01)。通过CT-LG在术前发现1枚非常规引流通路SLN,由乳晕处淋巴管丛发出,通过腺体层进入乳房后间隙;CT-LG所显示的34枚淋巴结中病理阴性26枚,其中有20枚淋巴结表现为均匀充盈,6枚表现为充盈缺损;病理阳性的8枚均表现为充盈缺损;在病理阳性SLN淋巴结充盈缺损比例高于病理阴性SLN(P<0.01)。结论CT三维重建有助于SLN的精准定位,也可以发现非常规引流通路的SLN,对于影像学表现为充盈缺损的淋巴结应考虑有肿瘤细胞浸润。
马小开郭飞朱金海朱林陈春春黄建康马宜传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淋巴造影术CT三维重建充盈缺损
瘦素及其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共同高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瘦素受体(leptin recptor,LE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分别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4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leptin和LEPR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leptin及LE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共同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TC组织中leptin和LEPR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卡方检验法分析leptin和LEP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Leptin和LEPR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二者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呈共同高表达;在PTC组织中,肿瘤直径≥1cm者leptin和LEP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肿瘤直径<1cm者;leptin和LEPR在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未发生转移者。结论 leptin和LEPR在PTC组织中呈现共同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等肿瘤进展指标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PTC治疗的潜在靶点。
马小开谢传信王圣应郑绪才黄建康朱正志姚廷敬张晖冯振中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瘦素瘦素受体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被引量:2
2020年
报告1例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旁腺手术的应用案例,为临床上治疗甲状旁腺腺瘤提供参考。
甄卫东王苏杭黄建康
关键词:甲状旁腺腋窝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病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8
2020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7月―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住的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5点周径测量法结合Norman问卷评估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BCRL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2例(35.5%),轻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CRL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及手术时间有关(均有P<0.05);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BMI及手术时间是BCR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尤其是对于年龄≥53岁、BMI≥27 kg/m^2及术后时间≥6月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BCRL的发生。
马小开黄建康王万霞高学云彭德峰陈春春李玉龙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
妇科肿瘤手术医原性输尿管损伤17例分析
1998年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7例妇科肿瘤致输尿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15例妇科肿瘤手术致输尿管损伤17例,发生率0.5%。术中诊断14例,术后诊断3例。除1例自行愈合外,其余均给予适当处理。所有病例经处理后均保持良好的泌尿完整性。结论:掌握输尿管解剖走行及可能的变异,易损伤部位的仔细分离,有助于预防输尿管损伤。
马玲李胜泽黄建康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女性输尿管损伤医源性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