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军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 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并分析其在视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方法 获得 30只出生后 7~ 30 d Wistar大鼠 112个 RGCs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记录其静息膜电流 (RMP) ,电压钳下给予 2 m V的超极化电流 ,记录输入阻抗 (IR) ,然后注入不同强度的去极化电流 ,诱发其产生动作电位 (AP) ;同时向细胞内注入生物素进行组织学染色 ,测量细胞直径。 结果 去极化电流诱发 RGCs产生 3种 AP类型 :单峰型 (2 5个 RGCs)、瞬变型 (4 0个 RGCs)、持续型 (4 7个RGCs)。 3种类型 RGCs的电生理学特性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5 7.14 %瞬变型 RGCs细胞体直径为 14~ 16 μm,6 2 .5 0 %持续型 RGCs细胞体直径为 10~ 12 μm。持续型与瞬变型 AP最大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结论 RGCs的单峰型电生理学特性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前期不成熟状态 ;RGCs形成的持续型和瞬变型电生理学特性对视网膜传导精细分辨力的稳态通路和传导快速运动的瞬态通路的信息编码具有重要作用 ;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有一定相关性。
- 王宗华阴正勤王仕军陈珊
-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
- 大鼠尾芽胚视杯干细胞的分布与特征
- 2005年
- 目的 探索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的分布与特征。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视杯干细胞在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视杯组织中的分布;分离视杯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其增生能力以及血清诱导分化前后CHX10和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以了解这一发育时期视杯组织的分化特点。 结果 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的视杯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视杯的内外层和边缘层,不表达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从尾芽胚视杯中分离出的细胞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CHX10表达阳性,血清诱导后表达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Thy1.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激酶C(PKC)α和rhodopsin。 结论 大鼠尾芽胚(第12 .5天胚龄)视杯主要由未分化的细胞组成,视杯干细胞的分布集中在视杯内层和边缘层。体外培养的视杯干细胞增生能力强,经诱导分化后表达多种成熟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
- 黄小勇阴正勤王仕军曾玉晓
- 关键词:视杯鼠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标记蛋白血清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