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宇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二氧化硅和氧化锌对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同时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也令人堪忧,在生产、运输及应用过程中,纳米材料将不可避免的泄露至海洋对浮游生物产生毒理效应,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 朱祖浩马春宇郑爱榕
- 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对海水中磷酸根的吸附被引量:2
- 2017年
- 纳米材料由于其较小的粒径,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结合能力,较常规材料有更强的吸附能力。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应用,纳米材料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天然水体中。文章选择海水中磷酸根为实验对象,探讨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硅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纳米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粒径为30nm的氧化锌在pH=7.85的条件下,对海水中初始浓度为0.06mg/L的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0.52mg/g,而纳米二氧化硅在该条件下不能吸附磷酸根。纳米氧化锌对海水中磷酸根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017min^(-1)。酸性条件有利于纳米氧化锌对磷酸根的吸附,其平衡吸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磷酸根的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初始浓度高于0.121mg/L后,吸附容量不再变化;平衡吸附率随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粒径为30nm的氧化锌对海水中磷酸根的平衡吸附容量是90nm的氧化锌的1.3倍,平衡吸附率为其1.4倍,表明小粒径的纳米颗粒吸附离子能力强于大粒径纳米颗粒。
- 陈丁郑爱榕马春宇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磷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