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1篇胰瘘
  • 1篇预后
  • 1篇诊疗分析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结核
  • 1篇手术切除
  • 1篇术后胰瘘
  • 1篇术后预后
  • 1篇切除
  • 1篇髂内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根治

机构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杨波
  • 3篇赵华洲
  • 3篇刘瑞军
  • 2篇吴有军
  • 2篇孙永胜
  • 1篇张心慧
  • 1篇王婷
  • 1篇何建苗
  • 1篇曹志宇
  • 1篇王颐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例乳腺结核外科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0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乳腺结核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乳腺结核发病率较低,通常无全身中毒症状,临床以乳房肿胀多见,术后病理结果可以确诊乳腺结核。对于临床怀疑乳腺结核的患者,联合多种检测方法,提高诊断率,早期治疗。手术切除病灶是乳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必要的抗痨治疗,预后较好。
刘家恩杨波吴有军孙永胜王颐刘瑞军赵华洲乔光超
关键词:乳腺结核手术切除抗结核治疗
影响胃癌术后胰瘘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发生胰瘘的围手术期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643例于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分为术后胰瘘(POPF)组(53例)和非术后胰瘘(NPOPF)组(5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POPF发生率为8.24%(53/643)。 POPF组和NPOPF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血清白蛋白、TNM分期、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入路、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POPF组 BMI(25.63±2.54) kg/m2高于NPOPF组的(21.11±2.44)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25)。 POPF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25±5.82)枚,NPOPF组为(27.06±6.79)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7)。POPF组手术时间为(242.50±52.30) min,NPOPF组为(229.51±59.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P=0.017)。 POPF 组术后1 d 血清 CRP 为(85.72±12.05) mg/L,NPOPF 组为(76.41±12.5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79,P=0.048)。 POPF组术后2~4 d血清白蛋白为(26.0±5.9) g/L,NPOPF组为(32.6±6.8)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5,P=0.000)。POPF组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为(2094±1444) U/L,NPOPF组为(746±486)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00,P=0.000)。 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及术后第2~4天血清白蛋白均是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972、1.836、2.004、0.150、9.809,P均<0.05)。结论 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2~4 d血清�
赵华洲王婷张心慧刘瑞军曹志宇杨波何建苗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术后胰瘘围手术期腹腔镜
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排除有远处转移,根据手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术中置泵的置泵组)和术中未置泵的对照组)。所有直肠癌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置泵组术中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行区域靶向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6个疗程。对照组术后仅行全身静脉化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3、5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无手术及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置泵组和对照组局部复发率(4.10%vs 15.52%)、远处转移率(10.14%vs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100.00%vs 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3年(77.50%vs 58.68%)和5年生存率(72.46%vs 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模式,较术中未置泵化疗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且提高了3年和5年的生存率。这为直肠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
刘家恩杨波吴有军孙永胜刘瑞军赵华洲乔光超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化疗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