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阳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食管
  • 5篇食管肿瘤
  • 5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疗法
  • 4篇放射疗法
  • 4篇肺癌
  • 3篇调强
  • 3篇食管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预后
  • 2篇三维适形
  • 2篇适形
  • 2篇术后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刘向阳
  • 7篇高树庚
  • 6篇赫捷
  • 6篇孙克林
  • 6篇程贵余
  • 6篇毛友生
  • 5篇肖泽芬
  • 5篇薛奇
  • 4篇冯勤付
  • 4篇陈东福
  • 4篇周宗玫
  • 4篇方德康
  • 4篇李鉴
  • 4篇张红星
  • 4篇王大力
  • 3篇牟巨伟
  • 2篇梁军
  • 2篇于舒飞
  • 2篇章文成
  • 2篇吕纪马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9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的探讨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径≤3 cm的临床Ⅰ期(c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可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间270例原发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270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术前分期均为cⅠ期,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 (40/270),无死亡病例.270例患者中,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样病变(p-GGO) 34例,实性结节189例,混合型47例.结节型病变中肿瘤直径≤1 cm者22例,l cm<直径≤2 cm者138例,2 cm<直径≤3 cm者76例.腺癌245例,鳞癌18例,类癌4例,大细胞癌2例,肉瘤样癌1例.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9% (51/270),其中p-GGO、混合型、实性结节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34)、2.1% (1/47)和26.5%(50/189);直径≤1 cm、1 cm<直径≤2 cm和2 cm<直径≤3 cm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 (4/22)、14.5%(20/138)和35.5% (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上叶癌、右肺下叶癌、左肺上叶癌和左肺下叶癌中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阳性组的非特异性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0%、20.0%、44.4%和50.0%,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阴性组分别为0、0、0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p-GGO的早期NSCLC一般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术中可不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结节型病变的NSCLC,其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尤其是实性结节成分的增大而增高,当肿瘤直径≤2 cm时,术中可先清扫特异性引流区的淋巴结并行冰冻病理检查,若为阳性,建议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若为阴性,可考虑不进一步行非特异性淋巴引流区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章智荣毛友生赫捷高树庚程贵余刘向阳方德康李鉴王永岗王大力牟巨伟薛奇高禹舜赵峻张良泽黄进丰王兵丁宁宁
关键词:肿瘤分期肿瘤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呼吸系统外支气管囊肿20例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呼吸系统外器官的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一2013年3月间收治的20例呼吸系统外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式。结果20例呼吸系统外支气管囊肿,位于前纵隔15例,食管壁内5例。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术后由病理确诊。就诊时有症状14例(70%)。15例前纵隔支气管囊肿均行完整肿物摘除术,其中7例胸腔镜手术,1例因胸腔闭锁而中转开胸,1例术后出现液气胸、肺不张。5例食管壁内支气管囊肿均开胸切除,其中1例拟采用胸腔镜手术,因无法摘除中转开胸,3例完全剥除囊肿,另2例分别行部分剥除和食管胃部分切除。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54(4—122)月未见复发。结论呼吸系统外的支气管囊肿因其位置特殊及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应通过综合多种影像检查来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囊肿的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前纵隔支气管囊肿建议行胸腔镜下切除,食管壁内支气管囊肿则选择开胸手术。
梁凯汪大伟程贵余孙克林刘向阳张宏图李鉴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
术后辅助3DRT改善pT3N0M0期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评价3DRT (3DCRT、IMRT)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4-2011年本院入组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3DRT前瞻性非随机Ⅱ期临床研究的96例及同期全部单纯手术820例患者的复发、生存及放疗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放疗组T3期、肿瘤长度≥5 cm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放疗、单纯手术组5年样本数分别为35、270例.术后放疗、单纯手术组5年OS率分别为74.3%、59.9% (P =0.010),5年DFS率分别为71.0%、51.7%(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是影响OS、DFS的因素(P=0.030、0.004).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总复发率、LRR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2.9%和43.0%(P=0.000)、18.8%和35.2%(P=0.001)、11.5%和21.3% (P=0.024).术后放疗组25例(26.0%)发生3级早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辅助3DRT较单纯手术降低了pT3 N0 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5年DFS、OS.鉴于pT2N0M0q期与pT3N0M0期患者复发相似,建议辅助放疗.以上仍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杨劲松章文成肖泽芬周宗玫张红星陈东福冯勤付赫捷高树庚孙克林刘向阳方德康牟巨伟王大力
食管癌术前3DRT和同期放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3DRT、同期放化疗联合手术对食管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4--2014年间103例食管癌术前3DRT(25例)、同期放化疗(78例)的疗效。两组中位放疗剂量40Gv。同期化疗以铂类为主的TP或PF方案。Kaplan—Meier法计算Os和D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情况,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3年样本量为54例,3年OS、DFS分别为61.1%、54.9%。术前3DRT、同期放化疗病理反应率相近(P=0.953),OS、DFS均相近(P=0.876、0.521)。术后原发灶为重、中、轻度病理反应率分别为48.0%、40.2%、11.8%,其0s和DFS均不同(P=0.037、0.003)。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26.5%,随原发灶病理反应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增高,重、中、轻度的分别14%、30%、67%(P=0.001)。淋巴结阴性组OS、DFS明显高于淋巴结阳性组(P=0.034、0.020)。全组手术相关死亡率为7.8%,术前同期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较术前3DRT高(P=0.002、0.023、0.008、0.02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反应、疗前体重下降是OS和DFS的影响因素(P=0.030、0.024和0.003、0.042)。结论术前3DRT无论是否合并化疗均获得较高重度病理反应率,从而提高了生存率。术前同期放化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前提下是否较术前3DRT生存更高还需进一步随机研究结果的证实。
邓玮王奇峰肖泽芬周宗玫张红星陈东福冯勤付梁军惠周光吕纪马赫捷高树庚薛奇毛友生孙克林刘向阳方德康程贵余王大力李鉴
T2-3N0M0期食管癌R0术后失败模式分析——术后放疗潜在价值与意义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 比较pT2-3N0M0期食管癌根治术后和术后放疗(3DCRT、IMRT)患者失败模式,探讨术后放疗及放疗范围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9年本院收治的pT2-3N0M0期食管癌病例581例,其中单纯手术543例、术后放疗38例(IMRT 31例、3DCRT 7例).pT2N0M0期153例、pT3N0M0期428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T分期、临床分期不具可比性.随访率为94.7%.单纯手术组失败率为40.3%,术后放疗组为15.8% (P =0.003).单纯手术组复发率最高为纵隔(18.5%),其次为锁骨上淋巴结和血道转移(均为10.7%),腹腔淋巴结、吻合口复发率均低(3.0%、3.8%).pT2N0M0、pT3N0M0期失败率分别为43.6%、39.0%(P=0.329).术后放疗组5年DFS率高于单纯手术组(65.3%、50.8%,P=0.044),5年OS率未达统计学意义(72.3%、59.2%,P=0.1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切缘和脉管瘤栓是影响DFS和OS因素,而性别和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OS因素.结论 pT2-3N0M0期食管癌单纯手术后失败率较高,术后放疗可降低放疗部位失败率且提高DFS,但最终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刘晓章文成于舒飞肖泽芬周宗枚赫捷高树庚程贵余刘向阳孙克林毛友生薛奇张红星陈东福冯勤付梁军
OL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蛋白OL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6周龄BalB/c小鼠,OLC1全长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制备OLC1抗体。每只小鼠免疫4次,每间隔2周免疫1次,每次15~30峙抗原蛋白。通过Westernblot方法筛选抗体,制备检测血浆中OLC1蛋白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并检测281例NSCLC患者和92例健康对照者(性别年龄匹配)血浆中OLC1蛋白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OLC1对NSCLC的检测效能。结果共制备了11株特异性好的OLC1单克隆抗体,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浆OLC1的ELISA试剂盒,检测范围为1.95~62.50ng/ml。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位OLC1蛋白水平(124.69ng/m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67.07ng/ml,P〈0.001)。OLC1区分NSCLC和健康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1为0.62~0.76),当OLC1的cutoff值为67.72ng/ml时,其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51.1%。OLC1区分早期(IA期)NSCLC和健康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C1为0.6~0.77),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54.4%。结论NSCLC患者血浆中OLC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可成为辅助临床诊断的候选标志物。
杨龙海肖汀谭金晶陈实平高燕宁程书钧刘向阳孙克林
关键词:血浆抗体单克隆
临床T1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临床T1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直径≤2cm的41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果418例NSCLC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25例。122例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者39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淋巴结直径、磨玻璃样病变、分化程度和病变位置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直径、分化程度和病变位置是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左肺病变、病理分化程度低、术前CT示淋巴结直径≥1em是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重视且术中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病理分化程度低、术前CT示淋巴结直径≥1cm的患者,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概率较高,推荐行该区淋巴结清扫;对于直径≤2cm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因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推荐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臧若川高树庚赫捷毛友生薛奇王大力牟巨伟赵峻王永岗刘向阳谭锋维赵格非张倩张默言宋朋
关键词:肿瘤分期淋巴转移
探讨非手术食管癌临床分期有效性与预测预后价值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食管癌临床分期的有效性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3-2010年期间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前有EUS、食管镜、CT、食道造影等详细检查,术后有详细病理分期的358例患者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预测值,分别按2002、2009年UICC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分析患者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随访率为97.2%。有EUS+CT检查并能进行有效分期的305例(85.2%)。在305例中临床T分期对病理T分期的预测值为0-88.6%,其中T,期最高(88.6%)、T。期最低;临床N分期(N0、N1期)的预测值为62.5%-100%。虽然2002、2009年的分期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但2002年的分期内总生存除Ⅳ期只有2例与各期别相似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的分期内总生存各期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2002年UICCTNM分期标准对305例进行EUS+CT临床分期的总生存及无瘤生存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影像学检查不能有效、准确提供淋巴结转移个数,但对淋巴结定性的预测值较高。EUS+CT的临床分期能有效预测非手术食管癌的预后。
刘晓王贵齐贺舜秦秀敏王铸屈东邵华飞程贵余刘向阳周宗玫肖泽芬贺捷
关键词:食管肿瘤预后
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自发肺转移的免疫学控制
刘向阳
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以手术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放化疗组疗效的比较,探讨外科手术是否能使这类患者受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经病理证实SCLC患者902例,对其中分期Ⅱ~ⅢA期SCLC患者共268例入组分析,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组129例,单纯放化疗组1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化学治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或卡铂+依托泊苷(CE)方案,少数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CAP)及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COA)方案,治疗2~10个周期。手术组患者采取以肺叶切除及复合肺叶切除为主的根治性手术(75.97%),少部分采取姑息性切除(楔形切除)(7.75%)。入组患者部分行胸部放疗+全脑预防照射,行放射治疗患者采取化疗+放疗+化疗序贯治疗。结果外科治疗组患者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为90.70%、70.54%、52.71%及33.78%(25/74);非外科治疗组患者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为82.73%、58.27%、43.17%及25.35%(18/71)。影响生存期的主要原因为肿瘤的局部复发及大脑、骨及全身其他器官转移。两组患者应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曲线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Ⅱ~ⅢA期SCLC中对于能够外科治疗的患者,外科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其生存率优于非手术组,辅助术前及术后化学治疗及局部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赵传多杨龙海高树庚毛友生刘向阳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化学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