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新生儿
  • 1篇英文
  • 1篇鼠类
  • 1篇蚊类
  • 1篇小头症
  • 1篇江浙
  • 1篇DNA条形码
  • 1篇病毒

机构

  • 3篇宁波出入境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 1篇江苏国际旅行...

作者

  • 3篇吴薇
  • 1篇赵彤言
  • 1篇胡群
  • 1篇孙立新
  • 1篇徐翮飞
  • 1篇曹敏
  • 1篇吴炳耀
  • 1篇周冬根
  • 1篇袁军
  • 1篇邓耀华

传媒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Agricu...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寨卡病毒是一种经由蚊媒传播的重要的黄病毒属病毒,已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引发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2015年以来,尤其是中南美洲地区暴发的寨卡疫情出现了新生儿小头畸形、大脑发育异常与格林巴列综合征等不同以往的严重症状,引发高度关注。合适的动物感染模型对于研究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机理及研发防控寨卡病毒感染的新药、疫苗及诊断试剂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建立的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进展进行综述。
蒋小武孟祥莉胡群吴薇袁军周冬根
关键词:动物模型
2011—2015年江浙甬沪口岸区域鼠类联合监测情况分析
2017年
目的掌握江苏、浙江、宁波、上海(江浙甬沪)口岸区域鼠类种群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鼠类及鼠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江浙甬沪4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在辖区范围内各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口岸,在工作区、生活区和外环境等生境,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鼠,进行形态鉴定。结果江浙甬沪20个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种1 255只,其中褐家鼠157只、小家鼠173只、黑线姬鼠523只、黄胸鼠163只、大麝鼩26只、臭鼩151只、黄毛鼠61只、巢鼠1只。江苏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431只,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大麝鼩为区域内分布特有种;浙江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211只,以臭鼩为优势种群,黄毛鼠为浙江地区特有种;宁波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300只,优势种群为黄胸鼠和黑线姬鼠,黄毛鼠在该地区也有分布;上海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313只,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结论江浙甬沪监测到的鼠形动物中有部分鼠种可传播肾综合症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应加强口岸区域鼠类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孙立新曹敏杨天赐吴薇邓耀华吴炳耀胡双双
关键词:鼠类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宁波口岸入境蚊类(英文)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解决形态学鉴定困难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外来疑难蚊类的鉴定提出了解决方案。[方法]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宁波口岸入境蚊类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用MEGA6.0和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和分析,同时进行形态学特征复核。[结果]截获的7只蚊虫分别为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白雪库蚊(Culex gelidus)、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incidens脉毛蚊(Culicella incidens)。[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蚊类形态分类方法的有益补充。
吴薇王刚徐翮飞赵彤言夏才军
关键词:蚊类DNA条形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