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蓓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牙科
  • 1篇牙科焦虑
  • 1篇牙科焦虑症
  • 1篇牙周
  • 1篇牙周夹板
  • 1篇正畸
  • 1篇口腔
  • 1篇口腔正畸
  • 1篇焦虑
  • 1篇焦虑症
  • 1篇骨保护素
  • 1篇OPG
  • 1篇RANKL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王蓓
  • 2篇季彤
  • 1篇钱靓
  • 1篇柳正明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伴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阿替卡因麻醉拔牙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阿替卡因麻醉对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时心率及血压增幅的变化,为其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DAS),筛选出需要拔牙的152例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含微量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麻醉实验组和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通过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观察拔牙过程中的血压、心率数值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麻醉时和拔牙时,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麻醉前、拔牙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使用复方阿替卡因麻醉下拔牙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必须严密监测麻醉时和拔牙时血压、心率的变化,以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钱靓季彤柳正明王蓓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心血管病
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RANKL、OPG和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和弹性蛋白酶(EA)及其抑制因子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0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为联合组(53例,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和对照组(52例,牙周夹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RANKL、OPG、RANKL/OPG、EA、α_(1)-AT水平及牙齿舒适度调查量表评分、咀嚼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AL、SBI、PLI、PD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AL、SBI、PLI、P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ANKL水平、RANKL/OPG低于治疗前,OPG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RANKL水平、RANKL/OPG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α_(1)-A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EA、α_(1)-A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可有效改善牙周症状,提高咀嚼功能,有效调节龈沟液RANKL、OPG、EA、α_(1)-AT水平。
王蓓季彤方明郑孝娟徐万田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夹板骨保护素弹性蛋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